第679章 041 近卫军的编制,还有新的战略
但这也不太重要,亚历山大放着一些明显要勾引他老婆的人在那里都没事呢,自己这个得手的么虽然他的脾气摸不透,大概也只能放在一边。
反而是自己和玛利亚超过一般友谊的关系,可能会让他有些生气。
“这些事情也是皇后殿下的意思,她本来就是我儿子的教母。”
教父倒不是亚历山大,而是康斯坦丁大公,索洛维约夫有搭救过两兄弟各一次的光荣经历,就是真的有什么事情,大概也就是西伯利亚管理挖土豆。
那样可能还更方便他将来去中国干什么事情,但和陆地方面相比,还是走水路能够带的东西更多。
而且将来要是阿美士德干了什么事情,大概自己可以给英国人上一把眼药,这个事情将来倒是可以,不过也就是个点子罢了。
“看样子,你的嫡子,还是很受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的喜爱。”
“可我也感觉不出来什么,小孩生出来的时候,看起来都是小肉团子,而且长大了以后,要是有些孩子那样人厌狗嫌的,那就不好了。”
索洛维约夫是很担心这个问题的,要是孩子教育不好,将来也是个问题。
尤其是那种随爹或者不随爹的,都是个麻烦事,卡缅斯基家已经现场演示过了家风不正是个什么样子。
“你很会教育孩子,就是天分不高的孩子也能引导他,这可是你的本事。”
“也算是吧,萨沙。我们要聊的是事情,主要还是法国人可能的入侵,你那时候在战斗中被子弹贯穿,看起来还很危险的。”
“我这不是没什么事情么有的人说被子弹击中身体,可能就要完了,可这子弹从我的身体穿过去了。”
“确实有些问题,你的健康问题么.”
看着他奥斯特曼-托尔斯泰身体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可是却很能活,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能一直活到1857年呢。
而且,这个倒楣蛋,还经常受伤。
“这不要紧,我老婆的身体,比我还差。”
他老婆是路易莎的早期侍女,身体很差,以至于两个人一直都没有孩子,但奥斯特曼-托尔斯泰自己大概是没有什么身体问题的,只是看着身体瘦弱,而且还是个近视眼,在战场上时的标准形象就是戴着一副小眼镜。
甚至和索洛维约夫坐在这里的时候,也是看起来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实际上,还是他的视力问题。
“那你们就应该出国去疗养,到瑞士去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选择到那里去,不过现在重要的是和法国的关系。”
“你在宫廷里的消息现在应该比我灵通多了,我这些年总是出征,去瑞典和土耳其,到了现在才有些时间休息。”
“米沙,要是说起来,康斯坦丁大公是希望你到近卫军去的,毕竟你对这些部队最为熟悉。”
除了对当兵的熟悉,还有各种新式武器装备,近卫军肯定是第一个能拿到手的。
尤其是四个主力近卫团现在的换装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除此以外近卫军还增加了近卫立陶宛团和近卫芬兰团,以及海军这边的近卫海军步兵。
只不过最后一个么
海步一般兵,他们又上岸了,而且直接是一个团被编入了近卫军当中。
这一点法国人也干了,看起来倒像是俄国又一次学习了法国,而且这样也可以充实近卫军的实力。
“现在近卫军是七个步兵团,不过到时候骑兵团要分开用,近卫军直属的部队,大概就是这七个步兵团,还有几个骑兵团,要是加强配置,像是波拿巴那样作为预备队,大概也就需要几个胸甲骑兵团在这里,骠骑兵和哥萨克都会配属到前线部队去。”
“康斯坦丁大公也是这么说的,只不过你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新任命,就是在这里。我记得你一直都得意的是,老婆年轻又漂亮,情人还是个女神,是彼得堡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可是这段时间你可真够狠心的,让她们都到城里去住,这段时间更应该关照她们才是。”
“你也这么开我的玩笑,萨沙,只是我想说.要是一直都这样,我还不如直接转去宫廷里面,那样就不用到军队去了。可我这几年打过这么多仗,皇上也不会让我选择转到宫廷或者枢密院的。”
“是这么回事,都怪你自己太努力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索洛维约夫能听出来些俏皮的口气。
“不光是我自己,亚历山大欧拉,就是数学家的孙子,我本来想要他帮忙去做测绘工作,可是因为战功,他从马其顿军团的炮兵主任,现在被提升为近卫炮兵的指挥官。”
“你还在做测绘工作,这一次是做什么”
“不是丈量土地,而是要修建轨道,像是彼得堡到诺夫哥罗德这条正在修建的道路一样。只不过使用马车作为运输工具,这样的话,对于道路的强度要求也不是那么高。”
“是啊,你这些蒸汽机车,总是要弄出来老大的动静,有些神父是受不了的。除此以外,就是你设计的车头太重了,这点连太后殿下都知道。”
“咱们这位太后殿下,可是使用车床的好手,你看到那个小小的浮雕没有”
“看到了,看起来像是尼古拉和米哈伊尔两位殿下。”
“因为我曾经担任过他们的授课老师,就赠送给了我这么一个浮雕,也就挂在这里。”
“她在皇村坐过火车,心里就清楚了。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至于你也可以研究一下,我们需要的后勤供应,到底该怎么解决。”
“你看起来还很有自信啊。”“如果法国人真的打过来,他们最大的威胁大概就是我们这些森林和沼泽的复杂地形,还有这漫长的道路,肯定是一望无际的。就像是这么一首歌,哎,这道路,晨雾迷茫,遍地荒草风雪,充满着动荡”
“你就不要展现歌喉了,我们说的可是要紧的事情。”
索洛维约夫要是唱起来,哎!道路!,好在玛利亚在魏玛,这又是他自己家里,不至于惹出什么麻烦来。
“是啊,后勤供应是个问题,还有我们的人民也能够抵抗法国人的劫掠。要知道法国人有着抢劫的习惯,尤其是我认识法国的马塞纳元帅,那可是连个铜尿罐都要敲下来两片的家伙。只要法国人敢抢,我们的人民就会组织起来。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人,更是会奋起抵抗。一个西班牙,对波拿巴来说就已经够糟糕了。”
“你还要给他来一个俄国,这是要拖死他啊。”
“但战争的结果,可能最后得利的是英国人,这才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你来看看我这些资料,怎么样”
奥斯特曼-托尔斯泰接过了索洛维约夫的笔记本,看过以后也放声大笑,眼神里更是一种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看不太清楚,还得戴上眼镜来看。不过你干的真不错,要是让美国人来牵制英国人,那对法国不是很有利么”
“这是对法国有好处的方面,要知道英国人开辟个第二战场,也就能够在伊比利亚半岛。那里太远,他们这辈子大概都没有什么胆量在荷兰和法国本土登陆,再过些年头吧,可能会有什么帮手的时候,就有作用了。”
奥斯特曼-托尔斯泰后来在瑞士闲居的时候,写了一些笔记,准备用来撰写回忆录,还给了他的私生子女们看,最后整理出来的时候,索洛维约夫的形象怕是像个妖怪。
这么说确实在这个时候也有道理,之前英军有一支俄军分遣队协助,在荷兰也吃了败仗,不过这在第二次反法同盟当中,比起来奥地利的辣眼睛表现,已经算是不错了。
至少在19世纪初的带英,虽然跟子孙后代一样大缺大德,但是总是要脸的,他能出力的时候出力,有钱也真的往友军的账户上打钱,这点上还是不含糊的。
以后的那些,除了空手套白狼,就是提供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那你怎么考虑到了这里”
“不能让英国太舒服,而且我们在美洲大陆也不是没有利益的,美国人只要不打算跨过落基山,看起来对我们也并没有太大的威胁。”
这个地理划分的边界,其实还有俄国的殖民者要帮助武装当地的印第安人,并且还要帮助他们建设村庄和城镇,只不过有个要求,那就是各位酋长大人要承认自己是俄国的附属国或者附属部落,这样自动就转成了俄国的老爷和体面人,甚至连农奴制这个阶段都省了,直接进入封建.
算是跨度不算太大,大概有些威胁的,这会儿英国人的威胁要比美国大,美国人现在还想着要打加拿大,将来就是遇事不决就对着墨西哥打炮。
再有什么事情,那是美国人自找的。
“你这个做法倒是有些意思,一方面我们和英国将来可能又变成盟友关系,同时却又要削弱他,在背后制造麻烦。”
“怎么样有意思吧”
“是很有创意,这是从哪里来的灵感”
奥斯特曼-托尔斯泰也有些好奇,索洛维约夫这人的思路是天马行空的,虽然打仗的时候看起来很踏实,不过要是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自然也是有出处的。
毕竟在俄军这些将军当中,这么一个学贯东西的怪才,确实也很是有趣。
“这是从中国的史书中得到了灵感,只不过这一篇故事,跟孔夫子的门徒子贡还有些关系。”
“就是你说的,在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中国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这个离谱的类比,却有些意思,不过孟子和荀子各自都是再传弟子,不像是前面三位都有明确的师徒关系。
但是要看看《论语》,有一定文化的欧洲人看了以后,大概也不会变成《抡语》,总感觉这个模式在哪里见过。
没错,就是那个喜欢强人锁男的摔跤手,也就是柏拉图,这其实是他的外号。
孔子大概还只是精通六艺这个阶段,确实武力值很高。
但是要比起来近战和盾击,柏拉图也是很强的。
柏拉图的著作从来都是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言行和对话,虽然因为希腊哲学的题材,看起来像是话痨在辩论。
奥斯特曼-托尔斯泰虽然读书并不算多,怎么说也是转过宫廷和枢密院职务的,总是懂些门道。
索洛维约夫的核心观点,大概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哲学有互通的地方,这样也有利于欧洲人更好的理解中国的文化。
然后,他用来解释自己的理论,倒也更方便了。
毕竟他引用的内容,这是仲尼弟子列传里的内容。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但这个操作也太困难了,我们的外交官甚至还在崇拜外国人,要么干脆就是外国人,倒是本国的不见得好用,你的设想很好,但很难全部实现啊。”
“所以,我没有弄得那么复杂,我自己也并不是很擅长外交领域。萨沙,不过这样美国和英国忙着在大西洋的另外一边打仗,我们这边倒是轻松了不少。”
“但愿如此吧,你的想法一直都很有趣。”
“更重要的是,怎样由人去执行。现在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无论是武器装备、组织度还是人员,自然要拼士气,关键在于人。以后也不完全在装备,因为制造装备的也是人。总体上,要一个国家建设的更好,哪个体系更强大,人口更多,武器更好,就更有机会去取得胜利。像是亚历山大大帝那样,远征波斯,击败了波斯大王而统治已知世界的事业,仅仅是基于一个小国马其顿,在这个世界大概以后不会有了。”
这一点上,他倒是非常清楚,就俄国这个体量,只要正常发展,少走一些弯路,最后大概也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