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含蓄的爱意
傅亦瑶想要的,一直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永远都是这个“冥顽不灵”的石头。
不过,她也清楚,这份冥顽不灵,是他对自己的偏爱与保护。
这就是爱呀,属于米巨磊对她独一无二的爱呀,她愿意接受,也乐得回应。
日子就像日升月落,每天都会交替,没聚会之前,傅亦瑶就已经如愿地回到了娘家。
“行,胖了点,小米把你照顾得挺好。”
傅妈妈拉着自己的姑娘,围着自己的姑娘转了一圈,终于放心了。
“放心吧,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美着呢!”
回到妈妈身边,傅亦瑶又变成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你啊,一天就瞎闹!不是说和小米一起回来吗?怎么自己回来的?”
傅妈妈等了半天,没看见米巨磊上来,才反应过来,自己家这个闺女,应该是“先斩后奏”自己提前跑回来了。
“正好薇薇路过,她就把我带回来了。正好我能多蹭一顿饭啊!”
说来也巧,肖薇薇在她附近办事,然后又听说她要回娘家,和客户约好在附近碰面的肖薇薇,说路就把她送回来了。
“你和小米说一声,晚上直接过来吧!要不然他一个人吃饭,也没什么意思。”
“行,我知道了,妈。”
和大多数外嫁的女儿不同,傅亦瑶在这个家里,永远有自己的房间。对于出嫁的女儿,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娘家永远给自己留有一间房,相当于留有一扇通往女儿内心的心门,永远敞开心扉欢迎女儿回家。
虽然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父母与孩子血脉相连,爱并不没有因为女儿嫁出去而缺少半分,即便女儿出嫁,也仍是家里的一分子,娘家更是女孩婚后的退路、最后的避风港湾,所以父母为出嫁的女儿留一间卧室,是爱最直接的表现。
对于嫁出去的女儿,如果在娘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的话,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都还能回到温暖的港湾,回去当父母的小棉袄,真的都是一件很幸福和温馨的事。
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傅亦瑶就知道,家里人经常打扫,看在眼里,暖在心底。
“对了,妈。我买了菜,一会儿会有人送过来,你中午给我做糖醋排骨吧,我最近比较馋!”
傅妈妈的手艺,更擅长做这种炖菜,红烧鱼、糖醋排骨……这类耗时耗力的大菜,傅妈妈做得很好,在傅亦瑶这里,无人能够代替。
“那我明天晚上让你爸去超市,再买点精排,你走之前我给你炖出来,你馋了的时候,自己微波炉热一下就能吃。”
毕竟是自己的闺女,还是个孕妇,傅妈妈恨不得搬过去亲自照顾。可是,小两口有自己的想法,又怕自己儿子儿媳因为工作偶尔照顾不到孙子,这才作罢。
“行啊,那你再给我炖两条鱼吧!我还是闻不来那个味道,外面做的,除了辣口的,我又不喜欢,但我又得忌口,所以,辛苦您嘞,老太太!”
“你啊,就调皮吧!辛苦啥,你吃的好,孩子也能多吸收点!你们俩健健康康的,不比啥都重要。明天让你爸去买!”
“少刺的,一定提醒我爸,买少刺的!”傅亦瑶曾经被鱼刺卡到过喉咙,这件事一直是她的心理阴影,所以,对于刺多一点的鱼,她都敬而敏之。
“知道啊,就你那个爹,还用我说。你没看见你床头都是零食吗?我都不让他买,不知道啥时候偷买的,你自己看看,过没过期,过期了可别吃!”
傅亦瑶知道,不可能过期,一定是她和他们说自己要回来后买的,她打开一看,可不就是,超市封口的标签日期还是昨天的呢!
老一辈人嘛,表达爱意都比较委婉。
“放心吧,你爸现在依然不爱说话,但是,把你们的事儿都记在心底了,哪里还用的上我来叮嘱?人家这两天就拿了一根你侄子的笔,天天在那写写算算的,我还以为啥事儿呢!结果一看,人家那是购买清单,一列是你喜欢的水果,一列是你喜欢的零食,一列是你喜欢的菜品,还有一列是打算做好给你带回去的。哦哦哦,我差点忘了,人家还整了一列备注,什么注意保质期、什么看看有没有添加剂、什么问问孕妇能不能吃……我真是……说实在的,这要不是那单子上还有点孩子喜欢吃的,我都怕你这亲爱的老父亲表现得过于偏心,引起家庭矛盾。”
有人说,母爱用眼就能看到,但父爱要用心才能看到。
父亲的爱,无声却震耳欲聋。有些爱难以说出口,不善沟通的父亲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父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林语堂《童年》里,父亲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对子女很和气,但是尽量维持老父亲的威严……
父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里,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父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莫言《父亲的严厉》里,我父亲已经80岁,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
父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朱自清《背影》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杨绛《回忆我的父亲》里,我父亲凝重有威,我们孩子都怕他,尽管他从不打骂。我们怕虽怕,却和父亲很亲近……
父爱是生活里的每一点每一滴,他们也许不善言语,但是一直用行动表达着对孩子的爱意。
父爱如光。岁月流转,我们逐渐长大,父亲却悄悄地老去。他的头发开始斑白,额头爬上了皱纹,但那份对家庭的付出和对子女的关爱,从未有过丝毫减退。他的爱,如光般耀眼,温暖人心,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父爱如水。岁月如梭,他用粗糙的大手,握紧我们稚嫩的小手,一步步引领我们走过泥泞,跨过沟壑,直到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却从未松开那份牵挂。他的爱,如水般包容,润物无声,教会我们责任、坚韧与担当。
父爱如山。记得儿时,骑在他的肩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那份安全感,比任何玩具都要珍贵。他的爱,如山般沉稳,海般深邃,虽不言说,却在无声处最动听。
父爱如风。在失败面前,他的鼓励如同春风化雨,让心灵得以复苏;在成功之时,他的提醒如同警钟长鸣,让我们保持清醒。他的智慧,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翻一页,都能找到生活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他的爱,如风般轻盈,滋养心田,教会我们坚强与谦卑。
和男人的“大条”不同,女人嘛,相对比较感性一些,所以傅妈妈想得相对多一点。
“嗯,您和我爸说一声,别太刻意的照顾我了,嫂子也不容易。”
傅亦瑶知道,没有人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傅亦瑶觉得,自己的嫂子已经打败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嫂子了,对她这个小姑子,真的像是做到了亲妹妹一样。
“放心吧,心里有数。我让他额外买了些东西,你嫂子懂事,是我们幸运。”
“我也挺幸运的。”
是啊,傅亦瑶觉得自己也挺幸运的。
首先,她有一个非常理解并疼爱她的母亲,她亦师亦友,总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出现,给予自己陪伴和支持。
常感叹岁月无情,无情到近似乎冷酷。光阴的洗涤,漂白了妈妈的长发,却留下了妈妈那份与生俱来的勇敢与坚强。不可否认,妈妈老了,很多事已经力不从心。但妈妈用她的人生经历得出许多结论,却是非常有道理,对生活很有指导意义的。这是一笔无价的宝藏。妈妈常说:“人一辈子,并非所有的事都是自己喜欢做的,很多事常常身不由己,不喜欢也得去做,那么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不是说人有多高尚,只是说人要活得问心无愧。”长大后,终于明白:母爱如水,平凡伟大。水,生命之源;母爱,一生相伴!天空再宽,没有您的爱宽阔;大地再广,没有您的爱博大;海洋再深,没有您的爱恢弘;花朵再美,没有您的绚烂。
其次,她遇到了守护她长大的哥哥。他们之间:距离远了,心不远;电话少了,爱不少;心事多了,诉不尽;分离久了,想念多,兄妹情深,源自内心。
傅亦瑶知道自己这个哥哥,永远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甚至,他比自己的父母更加疼爱自己。
小时候,他的每一架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打的;他每一次挨骂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受的;他的每一次眼泪都是因为心疼自己而落下的……
只要他出门,回来手里必然有给自己的东西,哪怕去楼下玩一会儿,他也会在夏天给自己买冰棍、在冬天给自己买烤地瓜……
这么多年,自己在外面打拼,是他,为自己承担了家庭的责任,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在哥哥那里,傅亦瑶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妹妹,他甚至会从自己儿子手里抢吃的给自己的妹妹……
如果说,父亲母亲哥哥对自己的疼爱是因为有血缘关系,但是,傅亦瑶更感动的是嫂子对自己的真心。
她们之间,真的是做到了“体面”。
首先,她们做到了理解包容。
不管什么时候,她们都习惯性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嫂子刚进入一个新家庭,可能需要时间适应,小姑子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小姑子年纪小,有时做事考虑不周全,嫂子也要多包容。
对于生活中一些小摩擦和分歧,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斤斤计较。比如在家庭琐事的分工上,不要过于计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
在大家庭里生活,学会包容和宽容同样重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家人犯错时,不要过分苛责,以宽容之心对待,给予改正的机会。毕竟,亲情的力量能够化解许多过错。
其次,她们做到了保持适当距离。
她们在相处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不过分亲密,也不过分疏远。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生活圈子。比如,小姑子不要过度依赖嫂子,嫂子也不要过度干涉小姑子的社交生活。
不参与对方的夫妻矛盾或家庭内部纷争,避免偏袒某一方。如果嫂子和哥哥有矛盾,小姑子可以适当劝解,但不要偏袒哥哥而指责嫂子。
再次,她们做到了公平对待。
如果涉及到家庭财产、老人赡养等问题,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比如在分配老人的照顾任务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对待双方的家人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无论是小姑子的亲戚还是嫂子的亲戚,都要给予尊重和热情款待。
同时,她们也做到了相互尊重。
尊重彼此的个性、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不随意批评、指责或试图改变对方。例如,嫂子喜欢安静地看书,小姑子就不要在她看书时大声喧哗;小姑子喜欢时尚潮流的穿着,嫂子也不要对此评头论足。
尊重彼此的隐私。不窥探对方的私人空间和个人事务,未经允许不随意翻动对方的物品。比如,小姑子不要未经嫂子同意就进入她的卧室。
(/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