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远方来客

玉素莱曼紧绷着的面容稍稍放松下来,微微欠身向李侃行礼:“回陛下的话,奴家并无心上人。”

李侃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接着追问道:“既如此,你是想进入学院读书,还是想要入宫,亦或是返回龟兹?”

听到李侃的问话,玉素莱曼不禁低下头去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她再次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李侃:“奴家如今已无法回到龟兹了,奴家愿意入宫侍奉陛下左右!”

李侃微感诧异,“这是为何?”

玉素莱曼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忧伤与恐惧,缓缓开口:“奴家此番来到长安实乃迫不得已之举,胡咄葛部落的首领对奴家心怀不轨已久,阿多和阿纳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应允来长安和亲之事。”

“奴家一旦回去,不仅自己必将落入恶人的魔掌,恐怕连阿多和阿纳也难以幸免,甚至还会牵连整个部落遭受迫害!”

李侃眉头微微皱起,沉默了片刻之后方才开口说道:“既然如此,朕可以派人前去将你的父母接至长安居住,不知你意下如何?”

玉素莱曼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欣喜若狂的神情,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这……这是真的吗?”

李侃微笑着点了点头:“朕岂会欺骗于你?”

玉素莱曼欣喜过后,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神色又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陛下圣恩浩荡,奴家感激涕零,只是倘若阿多和阿纳真的前来长安,我的族人必然会失去依靠,极有可能被其他部落趁机吞并!”

“此事不难,你不妨先修书一封寄给你的父母,告知他们朕的打算,朕自会妥善安排,确保你的部落能够顺利迁移至安全之地继续繁衍生息。”

玉素莱曼心中满是感激,盈盈下拜,“陛下之恩,奴家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李侃淡淡一笑,“你且在宫中住下,稍缓与她们一同去学院学习,如果事情顺利,你的父母两个月内就会抵达长安!”

“多谢陛下!”

“清瑶,给她安排一间宫殿,这几日麻烦你教导她一些礼仪!”

刘清瑶点头道:“夫君放心,我会教导好她。”

“玥儿,你们年纪相仿,又都来自西北,平日里多亲近亲近!”

龙玥笑着点点头,“不如就安排玉素莱曼住到萱宁殿,离我住的地方也近一些。”

“呵呵,那就依你所言,正好你们也做个伴,你先带她过去认认路吧!”

龙玥知道李侃有话要和刘清瑶讲,很识趣的带着玉素莱曼离开。

李侃将认雅斯敏为义女的事情告知了刘清瑶。

刘清瑶笑着道:“夫君这个办法不错,这次利用回鹘使团和谈的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便拉拢了三个部落,相信今年之内就可以收复龟兹以东的土地了。”

李侃笑了笑,“女学的事情你要操点心,今后还会有更多其他民族的女子前来求学,在教师选择和课程的安排上要做些调整,既要让其他民族知道中原的美,也要让中原人知道边疆的风情。”

“夫君放心,我已经安排人去做了!”

从清宁宫出来,李侃又召见了杨广奇。

“目前已有三个部落确定站在我们这边,稍缓待李妱纥、胡顺唐与玉素莱曼的家书写好,你便立刻派人前往焉耆,李嗣源那边我也会通知他配合接应。”

“微臣遵命!”

接下来几日,朝廷与回鹘使团的谈判正式开始,双方唇枪舌战,勾心斗角,每一条协议都要反复修改,争论数日才能达成。谈判的第四日,礼部尚书王抟兴冲冲来到紫宸殿求见。

“陛下,黠戛斯使团已经抵达长安了!”

“呵呵!他们来到倒是挺快,当初朕诏令他们出兵进攻契丹的时候,他们可没有这么积极!”

“那陛下要不要接见他们?”

“他们这次来了多少人,有何目的?”

“回陛下,使团二十余人,据臣猜测,估计是为了回鹘人而来。”

李侃颔首道:“黠戛斯人与回鹘人算得上是世仇了,这个时候来长安,想必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见一见吧,宣他们来半个时辰后到紫宸殿,明日册封回鹘可汗,加上县主大婚,一定相当热闹!”

“微臣遵旨!”

半个时辰后,三名黠戛斯人在王抟的带领下进入紫宸殿。

为首的一人黑发黄面黑瞳,年纪约四十余岁,其身后的两人赤发皙面绿瞳,身材高大,看上去三四十岁左右。

黑发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李侃行礼请安!

“臣李归唐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侃有些诧异,“你姓李?是汉人?”

“回陛下,臣乃汉将李陵后裔,自然是汉人!”

李侃面露微笑,对此不置可否,如今据李陵那个时代已经千年之久,眼前之人虽说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但是未必跟李陵扯得上关系。

不过自太宗在黠戛斯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封黠戛斯酋长俟利发为坚昆都督后百余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此人取名李归唐,又作为使者,定是别有一番深意。

“不知几位使者此时来到长安究竟所为何事?”

李归唐面带微笑,双手抱拳向李侃恭敬地行了一礼。

“启禀陛下,三个月之前,我族大酋长万俟录单铎不幸病故,如今酋长之位由微臣接任,此次特意前来长安,就是希望能够得到陛下您的亲自册封!”

龙椅上的李侃满脸惊讶,“你是黠戛斯新任大酋长?”

李归唐微微颔首,“回陛下,正是微臣!”

这消息着实令李侃深感意外,最后一位有着明确记录的黠戛斯可汗已经是很久远之前的事情了。

自那以后,契丹、辽国、宋朝、金国,一直到清朝,偶尔还能听闻黠戛斯这个名字,但相关的记述往往都是语焉不详,仅仅只是提到了这样一个名字罢了。

由于黠戛斯所处之地过于偏僻遥远,那里地域广袤人口稀少,在众多部族当中实在是没有多少存在感可言。

朝廷派往当地的内卫人员数量有限,在那边展开的各项活动范围自然也就相对较小,所能获取到的有关黠戛斯的情报信息也显得颇为滞后。

此时这位新任的黠戛斯大酋长李归唐竟然亲自率领着使团不远千里迢迢地赶到了长安,此番行程绝不仅仅只是单纯地请求册封这么简单,李归唐这个名字说不定都现取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能够巧妙地应对处理好此事,说不定在对抗契丹和回鹘方面,还真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好好地加以利用一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