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与脚步诗情画意的太姬

第67章丁丽的故事之三

丁丽的老公很爽快的同意了买车的事情。有了新车,丁丽并没有急于把它开到同事们的面前。她先在同事们的面前做了几天的铺垫,然后再把车开到单位。

当丁丽因为一件事情去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恰巧听到财政部门正因为员工年龄普遍偏大,大部分员工都是戴着老花镜上岗,他们急需一名稍微年轻一些的工作人员。因为对于编制的规定,他们不能随意的从社会上进行招考,所以从乡镇上其他单位调剂成了最快的路径。

难道这不就是当你想瞌睡的时候正巧有人送来枕头?

既然已经想好了,丁丽干脆毛遂自荐,于是她的工作岗位从工作了20年的统计站转移到了财政部门。

新兵有新兵的觉悟。丁丽向新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表达了她想努力工作的意愿。财政部门的几位老大姐们特别的开心,终于她们的工作有人接手了,她们只要当好指导老师,就可以安心的等着退休了。

同时因为她有开车的便利,家庭住址离她家比较近的几个同事主动向她打招呼,表示愿意搭她的顺风车来上班,丁丽按照大家默认的价格收取一定的费用,于是皆大欢喜。

工作单位的这些事情很快就处理完了,当事情按部就班的往下进行的时候,丁丽觉得像做梦一样。原来有些事情只要你有了想法,稍微的推波助澜就可以成功。

2

丁丽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跑步这件事情坚持下来。家里人为了表示对她的支持,大女儿表示要跟她一起跑步,小女儿说要出去给妈妈加油助阵,老公要去对小女儿进行看护。于是一个人的跑步变成了一家人的共同锻炼。

虽然早晨跑步的风景很美丽,考虑到孩子们需要上学,早晨她们的起床时间并不能保证,所以他们把锻炼身体的时间转移到了晚上。当跑步之后大汗淋漓,回家正好可以冲个澡,睡一个好觉。

于是每天晚上晚饭后,一家四口齐上阵,收拾桌椅、碗盘,然后开开心心的出去锻炼身体。

丁丽的身体素质依然很菜,跟大女儿一起跑步的时候,总是落在女儿的后面,跑步时随身携带的毛巾上擦满了汗水。当她每次气喘吁吁的扶着肚子跑不动的时候,看着女儿脚步轻盈的跑在她的前面。当她拖着沉重的身体扑通扑通的往前跑的时候,她的女儿仍然脚步轻盈的跑在她的前面。

当她的大女儿挑衅一般的跟提出跟她比赛跑步的时候,她看不惯女儿得意的小眼神。大女儿小嘴“叭叭叭”说我最喜欢看你既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眼神。每当这个时候,丁丽觉得一家之主的尊严受到了10万点暴击。

小女儿通常是火上浇油的那一个。她手里拿着一个小钟表,给丁丽计算着围着小广场跑一圈所需要的时间。虽然作用不大,但是对丁丽的伤害性极强。

丁丽的老公乐呵呵的看着她们娘三个各种打闹,看着她们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互相鼓励、互相怨怼、互相打击。

每天晚上的锻炼时间是他们一家人最最快乐的时间。这是几年磨一剑呀?终于他们的幸福时光又可以慢慢的找回。

3

除了跑步,丁丽还有一个更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饮食。

跑步解决了她刷手机时间过长的毛病,同时也解决了一家人对电子产品依赖严重的坏习惯,但是控制饮食这件事只对丁丽一个人有束缚。其他的人该补充营养的补充营养,该增加热量的增加热量,只有丁丽需要控制饮食。

每天的就餐时间对于丁丽来说都是一种煎熬。看着老公和孩子们面前花花绿绿的美食,闻着食物传过来的香喷喷的味道,看着自己面前的水煮菜、水煮面条,最有营养的要数白白的鸡胸肉了。虽然她吃到想吐,但是要想继续把跑步坚持下去,她又不得不坚持把它吃下去。

每天的跑步时长仍然是一个小时左右,每天的饮食折磨仍然是一日三餐,在这种对自己比较苛刻的生活中他们坚持了一个月。

这一次丁丽不再颤颤巍巍的走向体重秤,每天穿衣服时肥大的裤腰,已经间接说明了她们的训练成果。

当看到体重秤由75kg变成68kg的时候,她的自信又找回来了,孩子们眼中漂亮的妈妈马上就要有雏形啦。但是丁丽还是没有跟小女儿提起去幼儿园接她放学的事情,她想要给女儿一个惊喜,她想给女儿更多的骄傲。

除了每天必须的跑步,他们渐渐的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同时提高了读书的频率和时间。丁丽又捡起以前买过的那些中外名著,挑一些通俗易懂的读给小女儿听,再挑几本可以跟大女儿共读的书。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有质量,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三观跟现在社会越来越契合,家里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4

除了维护好一家四口的关系以外,每个周末的时间他们都要回老家一趟。或者是去丁丽的父母家,或者是去丁丽老公的父母家。双方父母年龄都不小了,头上花白的头发,脸上深深的皱纹,古铜色的皮肤,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装束,让已脱离农村的丁丽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

当冬天天气冷到双手拿不出来,父母手上的皴裂冻到开口,夏天苍蝇蚊子嗡嗡直叫,还有天气炎热时他们只能用风扇呼呼的吹,享受不到空调的凉风时,丁丽经常觉得自己做子女不够孝顺,他们自己享受的生活,父母没有享受到,为此她深感愧疚。

不过好在老家有田有地,不只是供应自己的吃喝,就连丁丽小家的蔬菜、油、粮食都是从老家里带回来的。每逢农忙时节,丁丽和老公带着孩子去地里面帮忙收获农作物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们同样热爱着这片土地。

有时候丁丽想着家里面有一套闲置的小房子,如果不用来出租,是不是可以让双方的父母居住?或者是再置办一套小房子,把双方的父母都接到县城里来?

跟父母商量过几次,双方父母都不同意,他们不愿意拖累丁丽一家,可能也想去县城过比较舒适的生活,但是离开了这片土地,他们没有收入来源,赖以生存的土地能带给他们很多。他们宁愿自己继续守着这片土地,生活可能会稍微的艰辛一些,但是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生活就行了,这就是中国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吧。

不过丁丽把这件事情记到了心里,也列到了以后的计划里。家里老人都有一份养老金,虽然金额并不高,平时买个油盐酱醋还是可以的。如果他们搬到县城去居住,家里的土地还可以出租,一年也有几千块钱的收入。

他们夫妻俩都有固定的工资,前两套房子的房贷都已经还完,如果平时稍微节俭一下,先凑一个首付,再置办一套小房子,让双方父母都各有一套小房子,给他们在县城也安一个家。

当然这些都是丁丽自己的想法。老公一直都是勤俭节约,孩子们也非常的懂事,没有乱花钱的习惯,所以说只有丁丽是个败家子,只要她控制好了自己,那么他们家里就可以有存款。

5

所有的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单位里丁丽竟然活成了一个团宠。单位里的几位老大姐很喜欢这个新生力量,对所有的业务都不吝赐教,很快丁丽就成了单位的中坚力量,大大小小的业务都要经她的手才能进行下去。

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她的人缘断崖式的变好。以前她清清冷冷的样子,自带隔离属性,导致很多想找她聊天或者有一些想交好的同事只能离她远远的。同样还有一些本性并不是纯良的同事,等着看她的笑话。在领导的眼里,她也是不受待见的那一个,工作成绩不出色,在一个岗位一待就是20年,每天都耷拉着一张臭脸,这样的人谁会喜欢呢?

现在呢,第一批了解丁丽的同事就是搭顺风车的那几个人。在上下班的路上,她们把能知道的八卦、能打听到的小道消息都在车里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仅仅是作为一个旁听者,丁丽就收获了大量的信息,同样作为保密信息的共享者,车上的同事都把她视为自己人。

第二批人就是单位里的几个几位老大姐了。都说一个女人等于500只鸭子,单位里三四位老大姐,每天呱哒,呱哒,呱哒的声音远超2000只鸭子。除了业务指导以外,她们最擅长的就是聊各种八卦信息,当然乡镇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八卦信息,丁丽作为信息的共享者,也成了她们的自己人。

同样因为工作能力的提升,她开始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除了好好干工作的决心,8小时以内她对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成了她的标签。所以大大小小的领导开始对他不停的夸赞,工作了20年,终于从一个透明人走到了台前。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批同事,既不是他们单位里的人,也不是各级领导,也不是那些搭顺风车的同事,只是因为丁丽每天坚持锻炼,身材越来越苗条,气色越来越好。女同志都过来向她讨教减肥的方法,男同事开始莫名的搭讪起来,这让丁丽觉得很搞笑。果然人丑了就是原罪呀。

6

当丁丽继续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进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她的减肥遇到了瓶颈。无论她再怎么坚持,再怎么努力,65kg好像就是极限。第一个月突飞猛进减下来的体重,让她的身体变得更加的结实、肌肉更加的有力,所以再往下减下去就会就更加的困难。

大女儿开始上兴趣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美术,不再每天晚上陪着她跑步。小女儿在小小的公园里面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关注力也不仅仅在妈妈的身上。老公需要接送大女儿,同时还要看护小女儿,只剩下丁丽孤军奋战。

因为有着信念的支撑,虽然遇到了瓶颈,她仍然在苦苦的坚持。

在跑步的同时她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工作进入了舒适区,一般的小打小闹和一般的小挑战对于她来说都可以轻松的拿捏;现在的生活状态也还比较满意,家人更是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她在想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能够回馈到家人身上,或者仅仅回馈自己也行呀。

除了进行自我修复,她需要体现自我价值。如何让自己在这个家庭和自己的人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自己的前半生浑浑噩噩,但是每次玩游戏胜利时的欣喜;每次追剧时随着剧情的进展,自己感情的起伏波动;每次暴饮暴食时,那满足的幸福感,虽然有不好的成分,但是当时的确给了自己很大的愉悦感。这份感觉虽然是不应该存在的,但是要不要让这份感觉发挥一下他们的价值呢?

上学的时候,丁丽就是一个写作文的高手,特别是中学阶段,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各个班级进行朗读,或许现在如果遇到他的老师,让他的老师看到前段时间丁丽的状态,老师可能会大跌眼镜吧。

丁丽想到了写作。因为她在网上看各种各样的书,对于很多作者的文笔她都是嗤之以鼻的。自己有这么多的负能量,急于倾诉,自己有这么颓废的经历,需要向人展示,为什么不把他们写出来呢?

好的经历也罢,坏的经历也罢,那都是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自己经历过,现在又走出来了,这何尝不是一个励志的栗子呢?给那些尚在迷茫状态中的人,给那些默默的摸索,还没有找到出路的人,给大家共勉。

丁丽不担心自己的文笔,只担心自己写的故事不够丰满。她同样不担心有没有人来读她的故事,她只是想把他们写出来,想把这段不堪的遭遇写出来。这样一种输出,就好像把这段经历从她的身体里面拿走,剩下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多少年以后,丁丽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当她把自己一本一本的书拿出来给孩子们看时,她的脸上带着恬静的微笑:这一世我经历过,我描写过,我走过的路都有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