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与脚步诗情画意的太姬

第59章国庆假期第三天

这两天听了一节课,关于阐述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之“知行合一”,心里感触挺大。

知行合一的基本内涵:知与行就其本来意义是合一的,认知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认知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认知的体现和深化。

小学阶段就学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其实跟知行合一比起来,二者是殊途同归。

只不过这些理念是我们刻在脑子里,根据9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用记忆去强化的,并没有真正把它用在生活中,真正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2

举个例子,比方说孝敬父母,人人都说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但是有几个人真正的去做到孝敬父母?

只有真正的去做到孝敬父母,那才算是你知道了孝敬父母这个知识,有这个认知;如果只是“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做不到去孝敬父母,那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不知道孝敬父母。

有点拗口哈。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说你会开车,你得学过驾驶理论,并且真正的拿过一辆车开上那么几次,你才能敢说你会开车。

假如你只是学过几天的驾驶理论,没有到车上开两把试试,你自己能敢说你会开车吗?

3

在当代,“知行合一”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们现在很多人引以为傲的文凭,你拿到大学文凭,拿到研究生学历,那就真的说明你具备相应的知识吗?

还有咱们的各种职称考试,你考出来一个高级职称,虽然是通过了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不到实践中,你依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知行合一时刻提醒人们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简单点说,知道知识,应用知识,才是真的知;知道知识,没有应用到实践,就是假的知,就是不知。

4

同时,知行合一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单单从儒家提倡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来分析:

你说你做到“仁”,那就要善,对自己善,能同时对别人善吗?对熟人善,能同时对陌生人善吗?如果都善了,哪来的诈骗、拐卖?

你说你做到“义”,责任,你对国家,对家庭,对个人应付的责任,利己主义盛行,动不动离婚离家的人,能承担起什么责任吗?

你说你做到“礼”,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你遵守了吗?公共场合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屡禁不止,是礼的表现吗?

你说你做到“智”,在处理事情,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时候,用智慧而不是情绪来做决定,又有几人能做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你说你做到“信”,守信用,对自己承诺过的事情负责任,承诺好做,责任难负。

5

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德认知。

知行合一,很简单的四个字,仔细扒拉,无穷的意义。

老祖宗留下的知识,都是精华,学习加应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