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与脚步诗情画意的太姬

第43章中秋假期第三天

假期总是这么不经过,小长假突出一个“小”字,明天又要开班开学了。

今儿是中秋,本来咱想过个懒散的节日,该干的活也干完了,家人都在,不能懒散么?

老公早上就问我是否要去我妈妈家吃午饭,晚上回家赶家里的饭场。得,又是吃肥了走瘦了大型修罗场。

我就想懒散一点,突出一个“懒”字啊。

去妈妈家虽然一样的懒,但是陪父母聊天总要陪吧,当大家时间长了不见面都兴致勃勃的时候,随便聊,我宁愿做个安静的背景白板,可是三天两头见面,压箱底的话都说过了,说啥呀?

陪老爹聊看书,老妈不乐意,陪老妈家长里短,老爹没话题。当大家都没话题时,我要没话找事来暖场,累啊!除非能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大家能深度聊一聊,意见能高度统一,才能聊了又聊。

2

这段时间,话题大王是我大伯家的哥哥一家。

这个哥哥比我早几个月出生,是我们家族我们这一代第一个男孩,小时候在我们的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下,被宠成了宝,一直比我们这几个丫头片子待遇要好很多。

后来上学,他学习不好,可能是夫子们口中“朽木不可雕也”的典型,他初中是否毕业我已经忘了。那时候好多同龄人跟他的学历一样,所以也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同。

他还是跟同龄人有不同的地方的,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大伯,那个时候是吃公家饭的,有工资拿。跟其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相比,他们家那叫“吃国库粮”,高人一等。

所以,哥哥很好找对象,虽然他四处打工赚钱,但很快就找了个不错的对象,很快第一个孩子就出生了。

这个时候,跟同龄人相比,哥哥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3

哥哥自己不争气,娶了个争强好胜的媳妇,很不幸,媳妇除了争强好胜,跟哥哥有个共同点:懒。

咱的懒是分时间分场合的,是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后的休整,他们的懒是深入骨髓的,是达到忘我境界还互相攀比的。

他们生活在农村是需要种地的,别人种地靠勤快打理靠懂农时按节气种收,他们种地靠老天爷赏饭,种,等着收,中间环节省略,所以他们种地水平是最差劲的。

哥哥出去打工,同一个工种别人跟他一样的工龄已经可以带徒弟出工了,他还在当小弟。热了怕热,冷了怕冷,不包吃住就不想去,累了就回家休息一段时间,总体来说,打工打的挺随性。

这种德性并不能赚到多少钱,偏偏嫂子没有公主命偏生公主病,非得到县城买房子。房子首付依靠大伯的工资加上一点积蓄,然后按月还贷款,现在每月的房贷成了他们家头疼的事。

哥哥家里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从老大开始上学,学费开销就变着法子向父母家要钱。他们在农村里房屋宽敞,有个小卖铺维持生活开销,本来挺好的生活,结果因为买了房子成了城里人,生活变成一地鸡毛。

我哥哥这个大老爷们彻底摆烂,不出去打工了,守着没什么货物的小卖铺,城里的房子不去住了。最终还是嫂子撑起这个家,她每天穿梭在农村和县城,既为了赚点生活费又要照顾老二上学。他们家的老大随爹,除了啃老还净惹事。

每每提起他们一家,大伯都会气的哆嗦,从小当成个宝贝,养出了这么个长不大的娃,能怪谁呢?

4

老爸老妈每次聊起他们也充满了无奈,看着大伯家的生活仿佛陷入了沼泽,谁也不敢上去拉一把,因为大伯家除了不省心的哥哥,还有一个更不省心的弟弟,糟心啊!

我们在聊,也许正是因为大伯的工资,才让他们啃老啃的理所应当,如果没有大伯的工资这个来源,他们或许会奋发图强,不至于连生活费都赚不出来吧?

大伯也看透了,不想再生这份气了,打算年前年后要翻盖老房子,到时候断了他们的念想,看看这两个引以为傲的儿子是否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