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与脚步诗情画意的太姬

第34章爸妈回老家

今天中午去老爸老妈家里,听说他们刚从老家回来,谈起老家的事情,他们神采飞扬。老家,无非就是以下几件事:走亲访友,看看老家的房子,拜访乡里乡亲。

从乡村来到小城市生活,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起初他们不认现在的家,一直觉得老家才是他们真正的家,这儿只是借住的地方。一直到他们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现在的生活圈,才把这儿当成他们的第二个家。

老家,一直是他们的纽带,一头是自己,另一头连接着故乡,连接着亲情,连接着父老乡亲。

2

回老家的第一站,是老爸的长姐家,也就是我的大姑家。大姑今年八十多岁了,姑父去世多年,她一直一个人独居。这两年,每年供暖季大姑家的二女儿就把她接到自己家取暖,过上大半年的时间。今年大概率在二女儿家同样避暑了,据说刚回家几天时间。

大姑比老爸大十几岁,老爸一直给我们说他小的时候就是大姑带大的,所以他对大姑的感情是亦母亦姐,一年中的两大节日老爸和老妈必定去看望大姑。

这次去大姑家,老爸按惯例还是给了一些钱,又买了一些平时吃的东西。老人家吃不动硬硬的食物了,最实惠的米面最是适合。老爸说大姑的背驼的厉害,气色还好,他们也没说上几句话就离开了。就看这几眼,能了却几个月的挂念。

3

回家的第二站,就是自己的家了,老爸老妈用心经营的家。

今年雨水大,好多次听老爸老妈担心家里的房子,担心哪个地方会不会漏水,担心院子里的草长疯了,担心门口那几棵绒花树。雨季过去了,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回家了。

家里的房子很好,没有漏水;院子里的草长得很高,爸妈给打了一遍除草剂;门口的绒花树有几根树枝不好了,他们拿来锯子锯掉,其他该收拾的东西收拾一下,终于放下心来。

4

回老家,最难却的是父老乡亲的盛情。作为老家村里的原生子,老爸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们的交际都在这个地方。

先是我的大伯家,他们一直住在老家,因为我们房子相邻,每次老爸老妈回去,他们第一时间知道。老爸老妈在老家时每一顿的吃饭时间,大娘必定去喊着吃饭,即使大娘腿不好,大脑有时不太清醒,她也要拄着拐棍去喊他们。

每次老爸老妈离开家,去菜园子里看看有什么蔬菜,还有地里收获的粮食看看能不能带走,凡是他们能带走的、家里有的东西,大伯大娘必定给收拾。因为亲情吧,我感觉他们成了老爸老妈的第二个娘家。

再就是爸妈在老家时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的年龄都不小了,七十岁上下吧,是老爸光屁股长大的小伙伴,是老妈出嫁后第二个开发闺蜜的人群。

小小的村庄,脾气相投的人却不少,大家互相了解,谁家是种庄稼的能手,谁家会做个小生意,谁家有什么可赚钱的门路,谁家的孩子听话,谁家过得顺不顺心,这些事大家门儿清。在老家里,互相鼓励,互相揭短,吵过吵过闹也闹过,吵闹过后还是好伙伴。

因为村子小,每家的婚丧嫁娶,各家都会抽出人去帮忙。没人帮个人场,有人帮个钱场,是大家的墨守成规,无言的约定。

昨天晚上,爸妈在家住了一晚,小伙伴们担心他们不方便做饭,专门攒了一个局,大家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回顾以前的美好时光。

每次从老家回来,爸妈都会带来消息:哪个小伙伴身体不好了,哪个小伙伴生病去世了,哪个小伙伴的父母高龄还活得好好的,还有谁家的孩子在哪儿上班或者赚钱等等。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的以前的小矛盾都一笑泯恩仇了,在生死面前,什么恩怨情仇都是浮云了。

5

别小看这次的回老家,每次回老家,要么半天时间要么一两天的时间,足够爸妈回味好长一段时间。年龄大了,除了过好现在的生活,回忆过往也是一种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