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如河哥斯坤

第258章 训练

两日后,江陵府城外,临近长湖的一片空地,热火朝天。这里已经被安排成一个演武场,周边的树木草丛,被除了个干净。

烈日当空,几千士卒整整齐齐的站立在这个地方。这些士卒赤裸上身,肌肉十足,不少还是疤痕累累,全是百战余生之士。身上更是汗如雨下,皮肤也晒的黝黑,但在这个时刻,似乎没有人想动,都笔挺的站立着。

为首的两个将军,也是纹丝不动,二人正是一起训练的白文选和冯双礼,他们虽然外表看起来十分难受,但内心却是极为舒爽。

此刻以整个场中的高台之上为中心,四周的元气在不断代聚拢。聚拢在李白身上时候,已经形成了一片元气海,而这片元气海,不断凝聚和压缩,形成了一道道灵气。这些灵气按照一定的路线,不断朝四周释放,在这些士兵身上路过。壮大着他们的肌肉,强化着他们的筋骨,更是坚硬他们的意志,此刻的这支部队,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一些铁军。汉末的陷阵营,虎豹骑,唐初的玄甲军,宋末的岳家军等等。这种情绪也在将军和士兵身上蔓延,他们感受到了力量的强大。

随着高台之上令旗挥动,这些士兵开始变化阵型,而灵气运转的方式似乎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本的厚重无比,变得轻盈飘逸起来,白文选只感觉自己双脚充满力气,似乎走多远的路都不会累。

“这似乎是一种加快行军的阵型!”他心底叹道,刚刚那种更像是防御的阵型。

众多士兵开始不停的跑动,利用这种潜藏在自己身体内的力量,锻炼自己的血肉,磨练自己的筋骨,在这个过程中,众士卒只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跑动也越来越积极,速度自然也是越来越快。

很快整个训练场上方形成了一个灵气旋涡,这个旋涡也将周围更远之处的元气调动起来,汇聚在此,李白体内的意识体也在慢慢生长。

进入入神后期以后,元气丹增长本就是水磨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苦修。而李白的混沌灵气更是如此,这是精炼过后的元气,自然也是要求更高。即使自己早就晋级到入神后期,这段时间也只是温补而已,远没有把境界稳固下来。

此刻就是一个时机,元气聚集的程度超过了李白的想象,更让他意识体的混沌灵气得到了增长。

忽然之间,远处传来了隆隆雷声,那是江陵府远处荆山。相传大禹划分九州,其中荆州的名字就是荆山得来。

雷声越来越近,竟然如巨龙咆哮。而众士兵却充耳不闻,李白这才意识到这种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

而警觉没有提醒,更是有欢悦之意。

又过了一息,远处的咆哮声愈发大了些。此刻李白终于看清楚了,那是一条灵气巨龙,几十米长,自远处荆山而来。腾云驾雾,灵气涌动,仙气飘飘,部分灵气甚至已经液化,变成一点点雨滴。

“咦,怎么下雨了?”白文选心中讶异道,但此刻是在列阵,自然是不敢乱动,但周围的一阵轻微的骚动,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些雨滴似乎全部滴落在人身上,没有半点遗落在外面,很是诡异。而这些雨滴,也是逐渐渗透到自己的身体之内,慢慢滋养着血肉,五脏六腑,甚至是精神。

这一切都被李白看在眼中,灵气什么时候可以为普通人所用了,这一切极为奇怪。当然,李白才是整个现场受益最大的,毕竟他吸收的灵气是其他人的百倍千倍不止。这些灵气也是强化了他的血肉,之前在雪域高原的身体隐患,此刻也被彻底修复,甚至还有进步。

以往自己没有灵气,对付一个普通人,都会有些费劲。而现在自己估计稍微动一下手,只有一个训练有素的,力量极强的人才能承受。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云。

这股灵气也只有这一次,虽然很强大,浓郁。等到训练完成,李白还在思索这个问题,为何荆山会有这股灵气。

于远山给出了答案,相传大禹制九鼎而镇压九州,而封的荆州就在江陵府附近。虽然九鼎在秦昭襄王灭亡东周时,将其带到了秦国,但传闻有遗失,还留下了秦始皇在泗水寻找九鼎的故事。

大禹制造九鼎,这是明面上的,身为禹门的创始人,他必然也在荆州留下来了一些布置。而今天自己在这里所作所为,触发了这些布置,自然也是释放出了灵气。

这些灵气与以往不一样,竟然可以作用于血肉,筋骨。以往自己所见过的灵气,似乎只能是修炼者利用,而这次自己所见,竟然是普通人也可以。

这一切难道是自己那个阵法的原因吗?

这个禹门先辈刘伯温的阵法,究竟来自何方?有此阵法,那明太祖洪武帝,难怪能够所向披靡,横扫天下的。看来洪武帝可能是个修炼者,其修炼方法来自于刘伯温。这也能解释永历帝的皇宫之中,为什么有修炼者的原因了。看来洪武帝晚年,对刘伯温迫害,似乎也有这方面原因。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修炼者,还能威胁自己的皇权,任何当权的皇帝都难以忍受吧!

只是这个战阵之法,似乎更为久远才是,暂时不可考了。

“报!”一阵急促的声音,打断了李白的思考。他正在书房之中,处理着日常的事务。陪侍在旁边的,就只有身为总揽的于远山,和协助处理的李嗣源了。

“进来!”于远山道。

一个瘦小的士卒跑了进来,高呼道:“越州急报!越州急报!”

一般报捷的文书,驿卒会张扬出去,可以壮大声势。而这种紧急军情的,则是会慎重处理。

于远山接过来,递给了李白。李白拆开一看,道:“尚可喜竟然发疯了,进攻越州!”

“越州?高将军在那边驻守,有精兵五千,足以应对他们的进攻。”于远山道。

李白顺手把文书递给了于远山,然后叹道:“出了事情,尚可喜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人,可以控制天气,让高文贵准备的伏击,也变成了被伏击,因而折损不少,放弃了惠州府,退回了越州,这才发来紧急求救。”

于远山匆匆扫了一眼,道:“可以从潭州府调几千兵马,去守住韶州府,避免对方攻击侧翼;此外赣州府刘总兵的义军,也可以南山进攻潮州府,抄他们的后路。”

不过立刻又道:“尚可喜军力有限,应当优先收复赣州府为上,怎么会想着进攻越州呢?一旦赣州府义军南下,他的退路岂不是都没了?”

李白点头道:“那就是对方有必胜把握拿下越州了,这越州有什么东西,值得尚可喜这么拼命?”

于远山也附和道:“越州他不是占领过一段时间么?也没见他这么急?难道是这次新的发现不成?”

“倒是有可能,还有个可能,便是他在声东击西,其实是想麻痹赣州府,引诱赣州府刘京的义军来攻,然后趁机歼灭,收复赣州,打通北上的路线。”

于远山立刻给出了对策,道:“不错,晋王所虑甚是!那就要一面下令,严令刘总兵不得出击,防范尚可喜的进攻;另一方面,要赶紧派遣援军南下,守住韶州,并伺机攻击惠州侧翼。”

李白沉声道:“那好,也不用从潭州府抽调一千人,我从整训的士卒中抽调两千人就可以!”

“晋王要亲自去?”

“不错!我有推算,这次去必然有大收获!”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李嗣源忽然道:“义父,我也要去!”

“你?”李白有些迟疑,但看到他愿意主动参与,倒也不好打断他的积极性,此时也是时候带他出去领兵了,让他与这些军头多多接触,培养些感情,不然日后自己走了,他如何统御?

“公子去还是比较好。”于远山道。

“好吧,明日一早就出发,你去庆阳王那边传令,让他挑选两千士卒,随我一起南下。”

“好嘞!”李嗣源十分高兴,立刻找于远山拿晋王手令。这种手令一般是六部尚书呈上票拟之后,由总揽于远山披红,这可以下发了。但涉及到调兵的,无论多小,于远山每次都会奏请到李白这边,等待李白决定后,再行下发。这次就是如此,因为李白就在一旁,一盏茶功夫后,李嗣源就拿着李白刚刚盖好的手令,急匆匆的离去了。

等到四下无人,于远山才低声道:“主公已经准备好了么?”

“差不多,目前只能看到一年之后,差不多就是决战了!而我此战过后,没有几年就要离开了!”

这个差不多是最核心的秘密,身为整个大西军的领导人,当前明军反攻力量的主导者之一,竟然要离开这里,时间就在几年之后。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那么清廷的小皇帝估计做梦都要笑醒。因而这个秘密目前也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晓,除了已经离开的李嗣源,也就眼前的于远山了。

“此事无法挽回么?”

“这是必然,我不去,这方世界也会没了的!”李白叹道。

“主公高义!远山必当尽心竭力!”

李白道:“嗯,天府行省的事情,还要麻烦你了,那边抚南王留下了很多烂摊子,要尽快处理。那边的人,多是忠于我的,目前自然不会反叛,但一旦我走后,这些人估计都会反了,所以要尽快把这套制度落下去,把这几十万的士卒绑在灭清的这条大船上,即使我离开了,而只有嗣源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忠心拥护,那那些将领,更不敢反叛了。”

于远山道:“主公所言极是,天府行省的计划,我已经让户部和礼部在做了,最迟今年就会推行下去。只是还需要向晋王请示,需要对一些不服号令的人调整!”

这确实是应有之义,如果没有调整人的权力,估计他也很难推行下去。

“没问题,这件事情必然在今年内做成,我等不及了,即使有些错乱,也要尽快!”

“好!可否让巩昌王陪我前去天府行省,一起推行,我相信只需要半年时间,足够安顿好这些了。”

“好!”

于是,整个南明的朝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分田地运动,涉及到原本皇室的,大地主的土地,被瓜分一空,整个天府行省,本身也由于连连战争,人烟稀少,因而政策才得以很好的推行。不服的将领,自然由巩昌王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