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小面馆

天又下雨来,且从牛毛细雨变成了中雨,雾气更浓了,远处的状元山被浓雾笼罩,已看不清真容。

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人的衣衫也一股子潮湿之感。

姜远与上官沅芷见到章老七师徒时,这二人一身已湿透,两人穿得破破烂,几个脚趾头露在烂鞋外边,且两人还各背着一个大包袱,身上的酸臭味,隔着丈许都能闻到。

“东家!上官将军!”章老七与大牛连忙上前行礼,他二人还不知上官沅芷已嫁与姜远,依旧以将军称呼上官沅芷。

“你二人怎的如此狼狈?我不是不给你们捎去银钱了么?”姜远皱眉问道。

章老七佝偻着腰,老脸上满是不解:“小的只收到了东家的信,并无银钱啊。”

姜远闻言眉头一皱,暗骂道,驿站的驿夫真是胆大包天,连他的银子都敢贪墨,大周的贪墨之风已严重至此了么?

“你二人一路辛苦,先去洗个澡,然后我带你们去吃饭。”

此时也不是计较那十两银子的时候,令三喜带章老七师徒先去工地的工棚洗澡,那股子酸臭味实是让人作呕。

“师兄!”黎秋梧打着油纸伞寻了过来,道:“爹爹让你与上官师嫂回家吃饭。”

“哟,太阳往西边出来了,道爷也请我们吃饭了?”姜远打趣道。

黎秋梧瞪了一眼姜远,拉过上官沅芷,道:“你到底去不去!有的你吃就不错了!”

“你与你师嫂去吧,我还有事。”姜远将油纸伞递给上官沅芷,拍拍屁股往工棚去了。

“你!这么气性小的么,说你一句就生气,还是男人么!”黎秋梧见姜远就这么走了,顿时也来了气。

“我犯得着与你生气么,我是真有事。”姜远摆摆手道。

上官沅芷知姜远要去找章老七师徒,定然今天要将这二人安顿好,她虽不知道姜远为何对这两个铁匠如此看重,但想来也有他的道理。

“师妹,不用管他,他真有事。”上官沅芷连忙安抚黎秋梧。

姜远在鹤留湾小市场的角落里专门为章老七师徒留了一间小铺子,一来让章老七师徒可帮村民打造一些农具,二来他的火枪也该面世了。

制造火铳的图纸,姜远早在回南关便已画好,只是还未来得及给章老七,便领着五百死士出关了。

后来姜远回到燕安之后,又思索回忆了良久,火铳虽然制造简单,但每次发射需要先点火绳,极易受天气影响。

但若直接一步到位,造一把火帽枪,制作雷火帽的雷酸汞就需要用到浓硫酸。

在大周要弄出浓硫酸来也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大量的实验,且玻璃瓶等器物还是一堆沙子。

如今形势不好,姜远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发明浓硫酸,于是便做了个折中的方案,放弃最原始的火绳枪,直接打造燧发枪。

燧发枪只需要使用火石当引信即可,而火石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备有之物。

所以图纸被姜远改过后,一直藏在小书房的一个箱子底部,如今也该让它们出世了。

至于火药这种东西,调配起来非常简单,只是这东西要等得他入住鹤留湾侯府后才敢弄,因为新建的侯府地下,还有一个宽大的密室。

侯府是万启明设计建造的,而这个密室却是姜远自己设计的,墙面都是用水泥与铁条加固过的,不但隔音,还极其坚固。

而制造火药也非简单的一硫二硝三木炭,姜远还会一个秘技,燧发枪只用黑火药制成的纸包弹即可,但若制成炸药用在军事上,那便加些白糖。

大周有糖霜制作工艺,只要略微改进工艺,便可用甜菜等物制出白糖。

当然,提炼白糖最好还是甘蔗,但甘蔗只在百越、岭南一带种植,燕安等地根本不见踪影。

章老七师徒洗过澡换了衣服后,身上的异味终于去除了,人也变得精神许多。

“走,我带你们去铺子。”姜远领着二人来到小市场的铺面,里面的打铁炉已建好,新制的风箱上,还泛着桐油的光泽。

章老七与大牛看着这比回南关那间小铺子大了一倍的铺子,眼中皆露出欣喜的光彩。

且他们还发现铁匠铺后面还带有一个小院子与水井时,更是喜不自胜。

“东家,这,真是给小的铺子?”章老七拘谨中带着兴奋。

“这间铺子依然是我的产业。”

姜远纠正道:“不过,你二人的卖身契约我会做出修改,从终身改为三年,三年满后,你二人可选择继续续约,也可自立门户。”

“三年后,若你二人若想继续续约,我依然会给你们发工钱,若想自立门户,这间铺子,你们可买可租,总之会优先与你师徒。”

章老七与大牛对视一眼,眼神中的光更亮了。

他们先前被柳振武逼着卖身为奴,过得惨不堪言差点饿死,后面姜远接手后,他们总算能吃饱饭了,但也仅止于此,这一辈子都是别人的家奴的事实却是改变不了了。

而今姜远这般言说,却是让他们生起了一丝希望,仿若看到了未来还有光亮。

“谢东家大恩!”

章老七与大牛齐齐跪下,苍天开眼,遇到姜远这么一个主家,实是烧高香了。

“你等先起来吧。”

姜远淡声道:“明日我会送来一些图纸,你二人用我教你们的新炼钢法打造出来。但是切记,打造之时不得让他人旁观,更不能泄露半丝。”

章老七与大牛连忙又磕头,道:“小的以命相保,定然不教外人知晓。”

姜远给了章老七师徒希望,想来这对老实师徒也不会有二心,这也是姜远非要等他师徒二人来燕安后才造火器的原因。

实是因为这火器事关重大,在目前这种情形之下,制造的方法是万万不能泄露的。

“起来吧,我先带你二人去吃些饭食。”姜远说着便出了铺面,朝市场里的面馆走去。

鹤留湾的市场虽不大,又远离燕安与丰邑县城,地处可谓偏僻至极。

但鹤留湾里,最多时有上万名民夫做工,这些民夫每天有二十文的收入,算得上是高收入群体了。

再者水泥窑与砖厂开工后,有数百的工人,这些人现在手里都有钱,鹤留湾自然的就形成了市场,且消费能力不弱。

所以这个市场一建成,便吸引了许多商贩前来或租或买,商铺几乎被一抢而空。

姜远带着章老七师徒,信步走入一家名为“惠来”的小面馆中。

相比市场中其他的铺面,这间小面馆极小,店中只有三张桌子而已。

面馆虽小,但布置得却与众不同,墙面上居然还挂着一些字画。

这倒挺新奇,面馆又不似酒楼,居然还挂字画,风雅倒是有了,但来这等小面馆吃饭的无非就是鹤留湾的民夫,或一些贩夫走卒,这些雅趣又有谁会欣赏,不是对牛弹琴么。

姜远也不太懂什么雅趣,在他眼里,评判一幅字画好坏,就看这东西值多少钱,值钱的便是雅,不值钱的就是一堆废纸。

姜守业的书房里就存了不少雅趣之物,每一幅都价值连城,这就是雅。

而姜远抬眼一看,其中一幅诗词居然是他在上元节吟的那首《青玉案元夕》。

姜远想不到自己随口借来的词会出现在这小面馆中,暗道自己这么有名了么?

这面馆老板难不成还是自己的粉丝?

再看其字迹,但见纤秀温婉写得极为好看,似出自女子之手,就更稀奇了。

在大周,会识字的人按比例来算,实则少得可怜,而女子识字的更少,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女子,更是罕有。

“三位客官要吃点什么?”一个小姑娘见有客进店,连忙从柜台后出来迎客。

“来三碗面就行。”姜远随口应道。

“侯…侯爷?”小姑娘这才见得是姜远,小嘴张得老大。

在鹤留湾不认识姜远的几乎没有,小姑娘认得姜远,姜远也不觉得哪里奇怪。

但小姑娘却是中邪一般,哇的尖叫一声,扭头就往后厨跑去。

姜远一脸茫然,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也没什么不对啊。

“我的相貌很吓人?”姜远回头对章老七问道。

“没有,东家英武不凡,怎么会吓人。”章老七偻着背答道。

“那她跑什么?”姜远摸了摸脸,自语道。

这时后厨的帘子撩开,一个穿着素裙围着围裙,脸上还沾了些面粉的女子走了出来。

四眼相对之下,姜远整个人都有些发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