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携手同心,共度时艰

观察了两天,确定大山没有再往下滑东西,官府的兵就撤走了。

在这场灾害中,一共有十七户人家有伤亡,遇难人数三十六人,受伤人数五十余人。

其中六户人家没有留下活口。

阿山阿水在灾难现场停留了两天,回来的时候一身狼狈。

洛云宜什么都没问,只叫何氏去烧水,让两人洗漱。

她没问,阿水倒是主动说了一些现场的情况。

“受伤的人很多,有太多人无家可归,我们离开的时候,乡亲们还拿了许多东西要送给我们,我们没要。”

本来对方要准备饭菜给他们吃,他们也没吃。

在现场待了两天,看到了太多难处,她实在是不忍心收下那些谢礼,大家比她更需要那些东西。

“先喝碗汤,我烧了灶,等会儿洗了澡再吃点东西。”何氏端着两碗热汤进来,从前天夜里就开始下雨,细细密密的雨丝,温度降了很多。

“没要他们的东西是对的,我们家也不缺那些吃喝的东西,这几日你们也辛苦了,收拾妥当就好好休息。”

洛云宜说完便起身离开,两人眼下的黑眼圈好重,看样子这两天过的也实在一般。

等不了洗澡后,洛云宜让何氏去帮他们把屋里里的火升起来,把干净衣服准备好,自己挽起袖子,给两人做了一碗热的面片汤。

饭菜比洗澡水先好。

吃完东西,身上也渐渐暖和起来,肚子里不再空空如也,两人看着状态比刚才好了一点。

“你他们洗澡的时候,你在外面看着些,若是没动静了就喊一喊,我怕他们在里面睡着了。”

至于洛云宜本人,她准备出门一趟,去老宅那边和舒宴犹聊一聊。

这里没有后世那样便捷高效的救援手段,就是官方,也只能控制大家不在危险的时候靠近现场,更多的事情就无能为力了。

那些被掩埋在滑坡里的人畜和房屋,以后会慢慢成为大山的一部分。

可是活下来的人也不少,这些人失去了家,特别是现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连狗都知道要找个背风温暖的地方待着,何况是人呢。

每次周边有这样的灾难,官方能做的事情不多,反倒是周边的居民和地方上一些土财主和乡绅们出力更多。

捐钱捐物,大家共度时艰。

现在家里也不算艰难,再则舒宴犹他们未来还要继续考功名,像这样的活动,家里就不可能不给点表示。

在路上遇到了舒以贤,两人干脆就一起结伴而行,往老宅的方向走。

今天官方还没组织人手进行募捐,不过大约也就是这一两日的事情。

舒以贤接过洛云宜手中的油纸伞,为她撑伞。

洛云宜把手收进袖笼中,不暴露在空气里,确实没那么冷了。

“天气实在太冷,家里的炭火还够吗?”一路走着,不说话就显得很尴尬,想到那个闹腾但是长的实在乖巧的安安,洛云宜主动开口。

今年确实冷,她手上戴着棉手套,撑着伞出门,这才没多久,手都已经开始发冷了。

舒以贤点头:“够的,最近又从四弟那儿订了一些煤炭,这个冬天好似比往年冷,多准备些燃料,心里也安心。”

“我订了五百斤,等煤炭到了,留一半在家里,一半您留着烧火。”

洛云宜拒绝:“都送到你那儿,家里不缺炭火使。”要是别的东西洛云宜可能会留下,但是煤炭,她是真的不缺。

舒幸轮和袁山生合作的商队就是做这行的,家里现在还加盖了一间柴房,也堆的满满当当。

是真的没地方再堆更多了。

也不止是煤炭,还有木炭和柴火,舒幸轮都准备了很多。

反正这些东西又不会坏,赚钱后舒幸轮第一时间就想着先给家里送一批回来。

洛云宜借给他的本金已经归还,之后赚了多少,洛云宜也没问。

她又不想着从舒幸轮手里拿钱,反正这孩子赚了钱,也是想着法儿地往家里搬东西,特别舍得在她和小石头身上花钱。

他自己倒是没有添置太多东西。

舒以贤沉默,反正到时候东西送来了,他直接送过去就是。

家里有,和他孝顺洛云宜,两者又不冲突。反正煤炭这东西,一时半会儿也坏不了,放得住,洛云宜那儿老老小小多,多存些也没事,用得完。

等到了老宅,洛云宜把身上的披风解下来,舒以贤顺手接过,给她搭在屏风上。

屋里温度高,等会儿离开的时候再穿,到时候也不会觉得冰冷。

舒宴犹起身行礼,把洛云宜往座位上引。

“不必忙活,你在算账?”

堂屋连接书房,房门大开着,洛云宜看到书桌上放着一堆线装订的册子,看大小就知道是账本。

舒宴犹点头,接过李氏端来的茶水,亲手给洛云宜奉上。

“赵家村那边受灾不轻,把账册理一理,有些东西可以提前准备好,募捐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别说现在他们家日子还算富裕,就是以前日子平常的时候,遇到有自然灾难,家里也会捐些钱。

不过今年手里有了其它产业,倒是可以多捐些实用的东西。

“还是要结合实际,别捐太打眼的东西。”

笑人无,恨人有,越是灾难面前,越要考虑的仔细些。

“孩儿知道,今年庄子上收获了一批小黄姜,这次主要就捐这个,再捐两百斤粗粮,再捐两车木头。”

天气寒冷,生姜驱寒,有个好身体,能减少很多负担。

“我们倒是想到一处去了,我准备让阿水配一些预防风寒的药,还有一些挡风的毡布,到时候一起送去赵家村那边。”

舒以贤挠挠头:“那我捐一头猪,十斤棉花,猪就先去赵家村看看,要是那儿就有货,就在当地买吧。”

别看好像数量都不是很大,现在去准备这些东西,少说也得十几两银子。

外人又不知道她们家发了一笔财富,现在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就算要帮助别人,也得先保全自己,时刻谨记,财不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