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许昭昭笑怼许琳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江莞莞既然被抬进了肃国公府,那便是刘家的人了,怎么可能还会再有自由身?
而且只是一个妾室,连得到一封休书的资格都没有,这辈子只能依附于刘家而活了。
江家当初选择了刘怀恩,那就只能承受这个后果。
找靠山,有时候也就跟赌博一样,输赢的可能性都有。
既然输了,那就认命。
其实江家当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明明有着孙家的这层关系,哪怕是拐着弯过来投靠安信侯府,也比送一个女儿进去当妾要好呀。
如今落得这般下场,又能怪得了谁?
许琳当然没有那么好心,她不过就是借着江莞莞的事打开话匣子罢了。
“也罢,到底不是咱们许家的人,能帮就帮,不能帮也便算了。当初江莞莞入肃国公府,也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怪不到别人头上。我也只是想到了死去的那个弟妹,所以有感而发而已。”
许昭昭笑道:“姑姑就是心太善了。”
许琳干笑两声,呵呵,心善?
不过就是借他们江家来问问路罢了。
“昭昭,这年底了,各府各院的,难免都要办宴会或者是酒席,酒水自然是少不了的。姑姑这次厚着脸皮过来,也是想着从你这里讨个人情,看能不能匀上几十坛子的金华酒给我呀?”
“姑姑说笑了,您是自家长辈,想要金华酒,自然是有的。不过,之前姑姑家好像是不曾提过,也不曾买过,所以那边的管事在处理这些酒水时,可能没有预备您那份儿。等下一批酒出缸时,一定给您备好。”
许琳脸色不悦:“下一批?”
“是呀,这一次出来的酒水实在是不多,主要是宫里占了大头,余下的不是公主府就是国公府的,我们也不好毁约。”
许琳咬牙,这是拿别人来压她呢。
“昭昭好本事呀,这买卖都做到宫里头去了,啧啧,还是大嫂会教孩子呀,寻常人家的姑娘,哪能有这般本事?顶多就是在家绣绣花花弹弹琴的,这手里头要过大笔银钱的,估计咱们昭昭也是独一份儿了。”
这是明嘲暗讽地骂许昭昭一身铜臭味儿呢。
商户低贱,许琳明摆着就是在说许昭昭没有高门贵女的作派,反而一门心思只想着挣钱。
“姑姑这话我可不敢苟同,您怕是不知道,京城贵女们哪一个手里头没点子营生的?我原先也以为都在家里头学女红呢,也是后来接手了些产业后才知道,我跟她们比可是差远了!
就说乐阳郡主吧,人家手底下可是养着商队呢,再说那药材铺子的生意更是火爆,谁去看诊拿药的,还去讲价钱?还有定南侯府的小侯爷,那也是生财有道呢,个个都是有本事的。
也就只有我才蠢了些,折腾出来的这几项产业都是听着名头响,其实就是看个热闹,赚不了多少钱。不信回头您去打听打听,每逢这新酒出缸,多少人家都盯着呢,我能怎么办?不是长辈,便是勋贵的,我谁的面子都得给呀!”
一番话,把许琳堵在那里,是怎么说都不对了。
张氏在一旁看得直乐。
这个姑姑的确是越来越不像话。
昭昭每次有什么好东西,也没落了孙家那边一份,就怕是有人再说她得了好处却不知道孝敬长辈。
许琳这是得了孝敬,还觉得不够,又想着再捞波大的呢!
百果园酿造的酒再好,那市面儿上也有卖的,指定没到断货的地步。
许琳刚刚那番说辞,分明就是不想花银钱,想白要呢!
身为长辈,脸咋那么大呢?
同样都是长辈,看看人家王家那边?
昭昭每回送去的那些个好东西,王家偶尔不曾回礼过来,但也会在其它地方补齐了,断然不会占一个小辈的便宜。
这才叫长辈慈爱呢。
就说那酒水,许昭昭入秋后就给王家送了金华酒和延年酒过去,但是王家人多,再加上宴请、走人情之类的,那些酒定然是不够用的。
但是王家宁可自己差人去市面儿上买,也不会主动跟许昭昭要,就是不想让人说嘴。
这次侯府给王家准备的年礼里头,许昭昭备的酒水,可以说是占了大头呢。
长辈越是慈爱体恤小辈,那小辈们便越是想着拿最好的东西孝敬长辈。
如此有来有往,情意才能越来越浓。
都如同许琳这般行事,只怕早晚得跟亲戚们断绝往来了。
安和县主与这位姑姑不熟,但是只看这架势,就知道她在许家不受待见。
许琳在这里讨了个没趣,干脆冷脸去后面给老夫人请安去了。
她一走,王若兰便没忍住,扑哧一声:“好了,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不可外传。你们三个在这里坐着吧,我跟过去看看。”
“是,母亲。”
长辈们一走,三人便立马轻松不少。
“大嫂,我给小侄子打了一个金项圈呢,不过可能要再晚两天才能送过来,到时候让熊儿试试,看威不威风!”
张氏嗔怪道:“你也莫要太宠着他了。他一个小娃娃,哪里值当得这等好东西。”
“大嫂这话可不对,熊儿可是咱们家的嫡长孙呢,金贵着呢!反正我瞧着熊儿长的比我大哥好看,模样更像大嫂多一些。”
安和县主附和道:“是呢,我也觉得熊儿的眼睛更像大嫂,又黑又亮。”
张氏被她们二人给捧得合不拢嘴,难怪人人都爱听好话呢。
“昭昭,你还得有个准备,我看姑姑今日来怕还有别的事,她的性子你也知道,闹到老太太那里去,若是不如她的意,挨骂受罚的还得是母亲和咱们。”
许昭昭点头:“大嫂放心,我定不会让祖母怨到母亲身上。而且我听说,祖母有意让舅姥爷那边的小辈们到京城来求学呢。这种时候,祖母不好再拿一些小事来问责母亲的。”
安和县主瞪眼:“昭昭,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大嫂可知此事?”
张氏点头:“倒是听世子提过一句,不过想要进国子监,怕是不成。若是去书院求学倒也还好,至少不必住在府中,免得大家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