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良缘唯一

第202章 止血粉

随着一份名单的浮出水面,各种猜测,都涌了上来。

有人怀疑程媛手上根本就没有名单,只是按照自己先前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些消息后,自己胡乱写出来的。

还有人觉得名单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不一定在程媛手上,一定是在她目前失去失踪的兄长手上。

……

猜测很多,各种各样。

就是没有人会怀疑到许昭昭几人身上。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程媛是突然被抓的,而在她被提审的时候,她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被抓的头天晚上还曾经看过那份名单。

但是这段时间里,许昭昭、谢铮、齐云泽,可都没有接触过她。

连刘勃都不曾出现。

倒是那个姓樊的书商与其有过接触,但是对方对于所谓的名单,却是根本不知情。

所以,更多的人,还是怀疑到了那几个奴仆。

程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记忆,还是全赖于许昭昭。

若非是她利用了迷幻草的特性,程媛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份自以为无比真实的记忆。

案子似乎是进入了僵持阶段。

之后,由于皇帝的默认,所以这件案子暂时搁置,人就这样一直关着,也不会对她们用刑,算得上是不错的待遇了。

不仅如此,大理寺这边还特意下令,要严加看管人犯,就怕程媛再死在大理寺。

许昭昭对于外界的消息似乎是不怎么在意,每天一睁眼,就开始琢磨一些药方,再不然就是亲自动手去调配草药。

最终,许昭昭还是配制出了最好的止血粉。

而此时,已经是十月初了。

好在许昭昭早有准备,手里头不缺银钱,所以便派人到外面大量收购一些必备草药。

这其中除了止血粉之外,她还打算再弄个消炎粉出来。

这年代打仗是冷兵器,但是双方交战,使阴招的人多得是!

比如说他们会用金汁涂抹于兵器上,这对于大兴的将士们而言,就是一场劫难。

因为只要受了伤,就会被其折磨得痛不欲生。

许昭昭是知道中药也可以有消炎效果的,并非是后世很多人以为的只有西药才可以消炎,中药若是配制好了,消炎效果也不比西药差。

许昭昭将止血粉给太医署那边去做试验,同时又安排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大量地配制这种止血粉。

到了战场上,这种药可是能救命的!

太医署那边试过之后,最终还是带着两瓶止血粉去请示陛下了。

“太医署做出来的止血粉效果比安乐县主做的要差一些,微臣无能。”

永安帝大喜:“哈哈!你也不必自责,朕早就听许翰说过,这小丫头之前帮了一位老神医的忙,还从他手里头弄了不少的好东西,想必这方子也是那位神医给的。”

“微臣不敢苟同。微臣等人便是按照安乐县主给的方子做的,而且最开始,安乐县主也是用的同样的方子,但是她似乎对于药效不满意,所以才会再三改良。微臣以为,安乐县主应该是有学医的天赋。”

永安帝并没有因为这个跟一位老太医抬杠,他知道太医令来此的目的。

不管怎么说,这止血粉是要用到军队的,自然是哪个效果好,便用哪一个。

“她可有说如何购买?”

“回陛下,安乐县主说,她可以不赚钱,只收个成本价,但是她想推荐几人入太医署学习,微臣不敢擅专,特来请示陛下。”

“嗯,她可有说为何如此?”

“安乐县主说,她推荐的几人都是庄户人家的孩子,也识了两年字,年纪不大,但是家中贫寒,县主不忍看他们食不裹腹,所以便想着给他们谋一条生路。”

永安帝微微点头,颇为感慨:“多好的孩子呀!她想着让这些孩子们入太医署学习几年,日后回到庄子上,也能为她所用,还能打个太医署的旗号,这丫头倒是聪明!”

太医令听得瞪大眼睛,还有这回事?

“行了,朕准了,只是不可坏了太医署的规矩,若是品行不端,亦不可收。”

“是,微臣遵旨。”

至于止血粉,许昭昭说不赚钱,也不过就是句客套话。

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她的人四处买药材,又是人工,又是运费的,怎么可能自己掏腰包来补上?

这些都得算在成本里,还有一些其它的开支,也得算上。

所以,最终,许昭昭一大瓶止血粉,也只赚三个铜板。

但是太医署采买的量大呀!

而且这个价钱在

太医署的人算来,许昭昭的确是不赚钱的,毕竟太医署用的药材成本,本身就比较高,而许昭昭是直接让人到民间去收的,这价格自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有一大部分名贵药材,就是许昭昭自己在山上种的,只是费些事,让人采收而已。

许昭昭种药材的速度,那可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所以,看似只赚了三个铜板,但是实际上,一大瓶的止血粉,她的成本低得吓人!

在帐面上看,许昭昭和太医署的这一单生意,也就只是赚了三千钱,可是实际上,叶暖怕是赚了三万钱都不止!

不过,许昭昭觉得太医署也太小气了些,只定这么少,太医署只定了一千大瓶的止血粉,这些大瓶的止血粉之后可以分成几十个小瓶,到时候可以直接让部分将士随身携带。

但后来许昭昭转念一想,这些人精明着呢,估摸着是觉得还有时间,他们自己也想琢磨出更好的配方。

对此,许昭昭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都是为了将士们少受些罪。

当然,如果许家和谢家人上战场的话,许昭昭是要专门给他们配效果更好的伤药。

还有保命的药丸,那是必不可少的。

许君安是世子,这次随父出征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许君锋在听到消息之后,就开始做准备了。

这种事,朝廷还没有一个明文出来,所以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

而且许君锋做的准备,其实也就是每天都要加强训练手下,自己也是更为勤奋地练武,每天晚上都要看一会儿兵书,免得真到了战场上,他就只是一个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