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老元家往事

断亲元盛是专业的。

盛永丰说:“老元家人精得很,四两荞麦也要榨出二两油,如今你这么有出息,这么能赚钱,他们怎么肯断亲?”

盛大宏说:“难办啊,你们做小辈的天然占了下风。”

盛桂花心生恐惧,虽说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是一想到老元家老两口,盛桂花还是害怕,想想以后被他们缠上来,盛桂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为母则刚,盛桂花忍着内心的害怕说:“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跟他们断亲,元宝真能走上仕途之路,以后老元家人作奸犯科,都要算到我儿身上。”

盛桂花看不得元盛这样憋屈,明明讨厌老元家人,还要被他们吸血,被他们拖累。

元盛淡定地说:“姥爷,大舅,娘,你们不用担心。断亲这事不看老元家人,而看我爹,只要我爹能狠下心跟他们断亲,就能断掉。”

元盛握住了盛桂花的手,“娘,你知道我的能力,我既然敢说这样的话,自然能做到,你不要为这件事烦心。”

盛桂花看着胸有成竹的儿子,一脸淡定,焦虑恐惧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她的儿子已经今非昔比,手段了得。不管是盼儿长林与老周家的断亲事件,还是元念儿被有权有势的刘家殴打事件,儿子都解决的很好。

儿子既然说能解决,她就相信!

盛桂花回握住元盛的手,“宝儿,娘相信你!”

元盛笑着说:“娘,这就对了。”

盛家人看着娘两个的样子,焦躁的心也跟着冷静下来,对元宝解决这件事又多了两分信心。

元想儿本来很着急,看到弟弟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一样,安抚住了娘,她拍了拍元盛的肩膀,“老弟,可真有你的,你说的我可当真了,可别是吹牛诓我们。”

元盛说:“放心吧,姐,听说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你弟我已经今非昔比。”

元想儿心中钦佩的很,今天老弟暴揍张有财时,她就觉得英俊炸了,但嘴上仍说:“快别得瑟了,尾巴都要翘上天了。”

虽然外孙这么说,女儿也相信外孙,但马秋霜心中还是忐忑,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断亲哪里是这么好断的,她心中还是担忧,想到这里,她对二儿媳妇的怨念剧增。

盛桂花嫁进元家,是张小秋老娘刘氏介绍的。张小秋刚嫁进来,伪装的不错,刘氏看起来也通情达理,女儿盛桂花到了嫁人的年纪,刘氏便热心地来介绍她的闺中密友家元家。

元家在河源县马桥镇石庄村,元家良田几十亩,是石庄村的富户,相看的时候元来福看起来也踏实细心,元来福老娘看起来也明事理,盛家人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马桥镇和盛家所在的阳明镇距离比较远,盛家对元家的了解,都是通过张小秋老娘刘氏,盛家是相信这个亲家的,毕竟刘氏的女儿还在自家。

结果盛桂花嫁过去,盛家人才发现,元家人并不好相处,尤其是元来福老娘赵冬梅刁钻的很,就是传说中的恶婆婆。

当然,很快盛家人也发现张小秋的老娘刘氏也很刁蛮,难怪刘氏和赵冬梅会是闺中密友,真是屎壳郎滚粪球,滚到一块了。

马秋霜知道女婿是个好女婿,但是元家其他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马秋霜知道赵冬梅这么刁蛮,她绝对不会让女儿嫁过去。但是,现如今外孙外孙女都这么大了,女婿和女儿感情也很好,她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把火气对准张小秋。

马秋霜气愤地说:“哎呦,不行,想到张小秋我就心烦,张小秋跟她娘祸害我闺女还不算完,还想祸害我外孙女。今天老二不把她休了,别再管我叫娘。”

元盛听到姥姥这样说,有点好奇,说和老元家人断亲的事呢,怎么姥姥又扯到休张小秋了。而且什么叫祸害姥姥的闺女,姥姥的闺女不就是娘吗?

元盛问除了心中疑惑,马秋霜就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和元盛说了。

元盛默默听着,他真没想到娘嫁给爹,还有小舅母的事。

元盛思索片刻说:“姥姥姥爷,休小舅母的事情还得先靠后,既然刘氏和我奶奶是闺中密友,说不定咱们这边一收拾小舅母,刘氏就会立刻把我们已经发财的事情告诉老元家人,如今老元家人还没有找上来,我猜刘氏还没跟我奶奶说。”

得亏这个时代车马慢书信长,小舅母的娘家也是在阳明镇,距离老元家所在的马桥镇七十里的距离,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一般不会特意跑一趟送信。如果是后世,刘氏给赵冬梅发条信息,赵冬梅就已经知道儿子一家发达了。

“姥姥,姥爷,娘,大舅,和老元家断亲这事,咱们得快,打一个时间差,现在你们就跟我说说,老元家的具体情况。”

最好趁着老元家人还不知道元盛发达了,把这件事情解决,否则会麻烦不少。当然,即使老元家人知道了,元盛也不怕。上一世遇到比这难缠的事情多着呢,还不是照样一件件解决了。

盛大宏说:“老元家是你奶奶赵冬梅当家,你爷元永安看着咋呼,家里真正打主意的是你奶奶。”

“元永安三个儿子,你爹排老三,老大是元来志,一直在读书,好像前些年考上秀才了。老二元来寿是老二,生了六个儿子。”

盛桂花说:“我们还在老元家的时候,元来志就一直在读书,生你三姐那年他考上童生,你爷奶对他寄予厚望,他家一直在县上住,咱们一家和你二伯一家一直在供养元来志一家。”

“你二伯人还行,你二伯娘仗着生了六个儿子可没少挤兑我,刚好我生了六个女儿,她生了六个儿子。”

“你大伯一家子,那是你奶奶和你爷的心头好,万事以你大伯一家为先。你二伯一家生了六个儿子,在你奶心中排第二。你爹生了六个闺女,又没有跟你奶一起欺负我,你奶奶看你爹最不顺眼。”

“所以,老元家七十亩地,最后我们要分家,你爷奶只分给我们三亩差等田,和一间茅草屋,分给我们三两银子,我们每年给你爷奶三百个大钱的养老钱,如果我们不同意这种分法,你爷奶就要你爹休了我令娶寡妇,你爹只能同意。”

“后来,我们要远走外乡,你爷爷奶奶担心我们不能及时支付每年的养老银子,就收了分我们的三亩地和草屋。村里的不少元氏族人,觉得这种分法没有问题,说你爹没儿子,村里的地和宅都得姓元,分给你爹,以后这些地还不知道姓什么。”

元盛默默听着,当年爹娘的艰难可想而知。此刻,他心中有个疑惑,爹娘当时只有三两银子,又带着六个女儿,娘怀里还揣着两个娃,是怎么在涞源县青山镇山后村落脚的,又是怎么置办下这份家业的?

八成是姥姥姥爷大舅,和庆有叔接济的,元盛也没细问,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断亲的突破口。

元盛问:“我奶奶和我爷封建迷信不?”

元盛意识到自已的说法不妥,随后修正道,“我奶奶和我爷相信算命占卜鬼神之说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