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状况
堂屋里,史里正拿出烛火点燃以后觉得还是不够亮堂,让小儿子找出油灯,点上以后才觉得屋内亮堂了不少。
“请坐。”
姜大娘端着茶水进来,一面给诸位上茶,一面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家里没有什么好茶叶,这还是上次赵管事来的时候换的一包茶叶,老头子平日里也舍不得喝,就爱用来招待客人。”
“好啦好啦!咱家就这情况,贵客走南闯北如何会不知晓,你有这闲唠的功夫,不如去厨房看看饭菜做得咋样了?”
“无事,陆某就喜欢听这些家长里短的,跟着来厨子手艺不错,今晚便让他来掌勺,姜娘子别受累了,请坐。”
姜娘子受宠若惊,外面的事多数是家里的男人在管,她隐约知道他们现在为着租地的事情在发愁,也不知道租子上去以后棉花还好不好卖......
史家的几个儿子帮着将东西归置好了,云巧跟着魏三娘子去整理床铺,魏三娘子想帮忙都插不进去手,只好站在一旁看着云巧手脚麻利地收拾妥当。
剩下的人手都各自忙碌着,赵管事喝了几口茶,在许光的眼神示意下笑着看向史里正,好奇地问道:“老人家,赵某今日入九原府,经过的几个村落都有些安静,如今春耕在即,怎么只见零星农人在忙?”
史里正叹了口气:“官府如今在搞田改,往年租给我们的大户纷纷要求加租,还要按照今年卖棉花的价格来收租子,要不然就不租给我们了。”
听到这话,赵管事到嘴边的茶水都不喝了,忙问道:“哦?还有这事?赵某记得这田改后租金应是有上限的,怎会按照棉花价格来定?”
史里正苦笑了下,说道:“说的是无论旱地山地,租给咱都得种棉,官府说种豆子老爷们就不乐意了,正在和官府扯皮呢。”
九原府的旱地土壤深厚,种植棉花和大豆都是不错的选择,棉花如今收购的价格高,大户们就想着种棉花高收入,官府处于其他考虑计划种大豆。
陆真端起茶盏喝了口水,九原府暂时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若是以种植棉花为主,那就是以农作物原产地为发展重点,再开纺织工坊来进行加工,这条路大概率能够走通。
但在这个协作还要依靠官府调度的时代,单一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会导致对粮食的依赖性逐渐增高,粮食价格一旦不稳,百姓抗风险能力照样低下。
如南方的改稻为桑,家家户户都以养蚕卖生丝为生,粮食都靠买,遇到灾害便一朝返贫。
九原府这样搞显然不行,至少现在来说不行。
陆真想了想,问道:“官府出的公告里头是怎么说的?是否有对此事的回应?”
史老大气不过,砸了砸拳头说道:“官府到现在都还没有回应,白日去县衙问,说是县令大人带人去了府城见知府大人,都三天还没有个结果,等的人心焦。最可恶的是哪些大户,竟然放出话来说宁愿不租也不能用来种豆子,着实可恨!”
这话赵管事接不了,他看了一眼许先生,许先生正皱着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倒是一旁坐着的姜大娘打破僵局:
“前年、去年的棉花卖得好,但去年的粮食也不便宜,咱们种地的就想着能吃饱饭,有点余钱养孩子,逢年过节能吃上肉,种棉花和种大豆,都行。”
对于农户来说,种棉和种豆的差别不大,都是种来卖,既然棉花的价格高,那就种棉花,如果大豆的收购价比棉花高,那必然种大豆。
屋内一时沉寂,随从端着饭菜进门才打破这个气氛。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那些劳什子事先摆一旁,老婆子收拾桌子,陆东家、赵掌柜,诸位请坐。”
姜大娘收拾好桌子,又将烛火和灯油摆在中间,朝陆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粗茶淡饭,还请贵客莫怪。”
“无妨,请坐。”
黄面馍馍和白面馍馍一同端了上来,后面跟着几个肉菜、青菜、还有一锅汤,满满当当摆了一桌,随从们向来是一个大碗舀饭菜轮流吃饭,几个孩童也端着碗躲在厨房,一口馍馍一口菜,吃得跟过年一般满足。
晚饭过后,陆真在屋子里写写画画,末了问许光:“九原府的田改还未结束,以前的田地统计数据有吗?”
许光若有所思,在账册里面翻了翻,说道:“去年大人统领三府的时候,陇西和九原的田册提交过一次,属下命人重做了表单带着,但那是十多年前统计的数据,到如今只怕有太多变化。”
“无妨,历年的税粮收入和土地变化找出来,大约能够知道九原府农户手里大约有多少田地。”
“好。”
许光出去找人翻账册,云巧上前来给她捏肩膀:“大人,要不先歇息?都奔波劳累一整日了,入了九原府事情再急也不急于这一时。”
陆真闭眼享受了一会儿,回道:“改革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改革,眼下看这个病症只是小小的一个,若处理不好,大户们手中的土地就浪费了。田地荒芜三年视为无主之地,三年后是什么光景,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所以这件事,要快。”
张知府眼下怕是没法定下的就是九原府未来的发展方向,又不想受大户们要挟直接发展成棉花种植地,心中对北边的战事有几分不安。
农业、工业,两者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陆真更愿意走稳定基础再发展的路。
种植棉花和种植大豆只是表面的问题,能否将棉花-纺织-销售或者粮油加养殖业发展起来才是问题。
发展这些,目前都得依靠陇右。
云巧想明白这些弯绕后有些气愤:“合着这九原府从官府到大户,想的都是如何将陇右的臂膀砍下来安在自己身上呢!”
“不全对,他们更希望陇右能自断臂膀来帮他们一把。”
陆真说完这话便闭上了眼睛,她不想全面推开改革便有这一层的思考,各府县能做的东西不多,要么就做集群效应,要么就发展特色经济,在对外贸易基本缺失的阶段,内需拉不起来搞再多都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