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谁建议,谁接活
【诸葛亮扇着羽扇,笑着道:“臣已派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
【“南兵恃勇少谋,必不敢进犯。”】
【“此一路亦不足忧矣。”】
【“噢……”刘禅又是点头憨笑。】
【诸葛亮继续指着地图:“孟达引兵出汗中,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
【“臣回城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
【“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
【“达必然推病不出。”】
【“此一路亦无忧矣。”】
【“啊……呃。。。”刘禅看看地图,坐立不安道,“曹真一路如何?”】
【诸葛亮挽起袖口,指着地图:“曹真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易守难攻。”】
【“臣已派赵云引一路兵马,前去把守。”】
【“只守不战,以逸待劳。”】
【“曹真若见我军坚守不出,不久必自退也。”】
【“啊……”刘禅不可置信道,“弹指之间,相父已退四路大军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自信笑道:“此四路军,俱不足忧矣。”】
【刘禅傻笑:“呃呵呵呵……呵呵呵呵……”】
弹幕:
——“刘禅: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刘禅:虽然不明白。但是感觉好厉害。”
——“阿斗:妙啊!妙啊!。”
——“像极了听数学老师卷子纠错的我。”
——“苏辰怎么把刘禅写得跟着傻子一样,这是刘备的亲儿子吗?”
【诸葛亮补充道:“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
【“为各路接应。”】
【“此几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城都,故,无人知晓。”】
【“只有孙权这一路,臣料其未必敢轻举妄动。”】
【“若四路兵胜,其必来相攻。”】
【“若四路兵退,其怎敢孤军犯境?”】
【“因此,臣需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阻孙权进兵。”】
【“唉……”诸葛亮摇着羽扇,叹气道,“但未得舌辩之人,故而踌躇。”】
【“额哈哈……何劳陛下圣驾来临。”】
弹幕:
——“东吴那一路反杀回去!!!”
——“派张辽去,物理舌辩。”
——“阿斗:我俩真强。”
——“???诸葛亮可以随意调兵,连刘禅都不知道?这谁是皇帝啊?”
——“亮亮这权力真大,调兵皇帝都不知道,这对亮亮信任不一般。”
——“调兵之后皇上还不知道,这件事本身就很可怕,如果诸葛亮想反,那谁也拦不住他。”
——“刘备:我都得听他的!你们懂啥。”
【百官还在丞相府门口候着。】
【诸葛亮和刘禅一同从府门喜笑颜开地走了出来。】
【“陛下。”群臣叩拜。】
【刘禅转身笑着:“相父不必远送。”】
【诸葛亮拱手:“陛下慢走。”】
——“众人:啊,医学奇迹啊,丞相病好了。”
【刘禅离开后,群臣又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焦急问道。】
【“丞相,丞相!”】
【“魏兵五十万进犯,有何退兵之策?”】
【“是啊,有何退兵之策?”】
【“是啊,丞相。”】
【“是啊,丞相。”】
【“有何退兵之策?”】
——“都是一个脑子,怎么都跑来问诸葛亮,自己不会想吗?”
——“我真服了,这群大臣只会为难丞相。”
——“诸葛亮:这是秘密。”
【群臣之中,有一人轻捻胡须,大声笑着。】
【诸葛亮转身看了一眼此人,对马谡道:“请邓芝进府。”】
【邓芝进入府中,诸葛亮对其道:“今蜀、魏、吴鼎足而立。”】
【“欲讨魏、吴二国,以公之见,当先伐何国?”】
【邓芝道:“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
【“急切之间难以动摇,当徐徐缓图。”】
【“当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联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
【“此乃长久之计也。”】
【“未审丞相钧意如何?”】
【诸葛亮道:“我久欲使人往结东吴,无奈终未得其人。”】
【“公既明此意,出使东吴之任,非公莫属!”】
弹幕:
——“奖励东吴出差机会。”
——“邓芝:踏马的,我为什么会说话。”
——“邓芝:我只想进来摸鱼。”
——“早知道不说了,马得。说完就得干活。”
——“像极了体制里,谁提建议,就是谁的活了。”
——“邓芝有点东西,一眼看清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国家大事就得这么干,哪里能像刘备那样,为了给兄弟报仇,把整个国家白给了。”
——“一强两弱,剩下的两国再怎么彼此不爽,也必须联合。像极了当今世界里,我们和毛熊有那么多旧怨,但为了对抗老鹰国,就必须联合起来。”
【东吴。】
【孙权叫来陆逊、张昭商议:“曹丕欲起四路兵取西川,约我东吴起兵接应。”】
【“若得西川土地,各分一半。”】
【“伯言,卿意如何?”】
【陆逊道:“曹丕坐镇中原,急不可图。”】
【“今若不从,必为仇敌。”】
【“吴侯可勉强答应。”】
【“一面整军预备,一面探听四路军情。”】
【“若四路兵胜,则发兵接应。”】
【“先取城都,此为上策。”】
【陆逊顿了顿,继续道:“如四路兵败,再作商议。”】
【孙权点头:“嗯~好!”】
弹幕:
——“诸葛亮把陆逊算得死死的,果然出的招和诸葛亮料想的一模一样。”
——“东吴大都督换了四个,张昭还没死。”
——“张昭:为什么不问问我?”
——“孙权:问你?问就是投还问个屁啊。”
【孙权又问:“邓芝前来,孤当何以应答?”】
【张昭道:“杀关羽、败刘备,吴蜀结怨甚深呐。”】
【“如今曹魏与我修好,吴王只有联魏伐蜀,方可安宁啊。”】
【“吴王千万不可中诸葛亮之退兵之计,错过伐蜀之良机。”】
【“吴王得罪于曹魏,必有后患。”】
弹幕:
——“张昭真的是吴臣?他一直在降曹,他都没有停过。”
——“张昭一生都致力于劝主公降魏。”
——“不忘初心张子布。”
——“张昭是不是魏国派去吴国的公知?”
——“讲道理,一国之主的最亲近的谋臣天天想着投降,也亏东吴能撑那么久。”
【孙权听从张昭之计,在门口煮好一口大锅,然后宣邓芝进殿。】
【邓芝进殿之时,看到这口煮沸的大锅,哪里不知道孙权的用意。】
【不过,他此行成竹在胸,依然安心走入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