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陈爱国返回陈家村

积雪消融,枯黄的麦苗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泥泞的田间小路上,一辆驴车缓缓前行。

“二赖子,幸好碰上你。不然,我跟爱国就得走回去。这么多东西,可不好拿。”

“也是赶巧了,车再晚来一会儿,也碰不上。”陈二赖赶着驴车,目视前方。初春乍暖还寒,凉风吹在脸上,却吹不散他嘴角的笑意。

“大伯,京市什么样?”陈二赖絮絮叨叨问着:“书宁和家旺挺好的?您碰上王叔了吗?”

“碰到王思民同志了,他过得不错。”陈锋悠悠说道:“他很惦记你,让我给你捎回来一封信。”

陈二赖眉开眼笑,想起自己不识字,笑容逐渐消失:“大伯,我不识字。”

“我识字。”陈爱国裹紧军大衣,笑呵呵的说:“信放包里了,回家我念给你听。”

“王思民同志说,改革开放势在必行。让你好好干,不要有顾虑。”陈锋掏出纸,擦干净鼻子,继续说:“大豆有营养,做豆腐不错,他看好你。”

“嘿嘿……”陈二赖憨笑两声,答道:“我就会卖豆腐,做豆腐还得指望叶子。我只能给她打下手,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听叶子的没错,那孩子有成算。”陈锋笑着答道:“二赖子,你们夫妻一条心,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大伯,您这话说对喽。我们俩口子卖半年豆腐,这不,推车换拉车,还买了一头毛驴。”

陈二赖扬起鞭子,抽在毛驴身上,继续说道:“我们俩起早贪黑磨豆子做豆腐,虽然累,可我心里痛快。”

陈二赖是谁?早两年,那是大河镇出名的泼皮无赖。无父无母,无妻无儿,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那日子确实潇洒,可午夜梦回,看着空荡荡的屋子,他会觉得孤独。村里人虽然不敢惹他,可也没人尊重他。

“大伯,我到这把岁数才算活明白。”陈二赖感叹道:“我回家屋里暖烘烘的,桌上有饭菜,炕头上有老娘。

叶子贤惠,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希望那孩子聪明又懂事,有糖舍不得吃,特意给我留着。”

陈爱国掀起白布,木箱子里躺着一把豆腐丝,他抬头问道:“二赖子,豆腐丝不好卖呀?”

陈二赖回头看了一眼,低声说:“豆腐丝和豆干价格贵。过年的时候,老百姓舍得买,过完年就不成了。

明天我做几捆,捎带着卖就成。得多做豆腐和豆芽,那东西便宜,老百姓吃得起。”

“剩下的这几捆豆腐丝卖给我吧!”陈爱国笑呵呵的说:“家兴媳妇怀着孕,她喜欢吃豆腐丝。”

“大哥,我分你一捆,你拿回去吃。”

陈爱国急忙摆手:“二赖子,我不能白要,到村里你称一下。”

“做买卖不容易。”陈锋附和道:“你还要养孩子。”

“嘿嘿……大哥,你帮我琢磨件事。”驴车驶进陈家村,陈二赖低声说:“你说,用豆腐换黄豆成不成?”

陈锋琢磨片刻,说道:“你只要算清楚成本,用豆腐换黄豆也行。只要交够公粮,村里不会管咱们种什么粮食。

估计明年会有很多人种黄豆,黄豆能榨油,也能做菜,吃不完可以卖。你用黄豆换豆腐,老百姓更高兴。”

“回去,我跟叶子好好算算,我觉得这样干,会有更多人找我买豆腐。”陈二赖蹙着眉说:“老百姓日子苦,哪有闲钱天天吃豆腐?”

“哎呦,大伯,爱国,你们回来啦?”

“大伯,大哥,听说你们去京市转了一圈?快跟我们讲讲……”

“您去看升国旗了吗?”

“哥,京市什么样啊?是不是遍地是汽车?”

“……”

爱热闹的村民,看到陈爱国和陈锋,纷纷围上来,跟着驴车往前走。

“京市热闹着呢!”陈爱国跳下驴车,饶有兴致的说:“自行车到处都是,公交车又大又宽敞……”

“书宁陪着我们去看升国旗,主席的相片挂在城门上,看到他老人家,我这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杨大平探出头,看到陈爱国,急忙挥手:“大哥,你们回来啦?”

“回来啦!”陈爱国笑容满面,眉眼间带着喜色:“大平,到家里坐会儿吧!”

“你先回家,忙完我去找嫂子待会儿。”

驴车停在胡同口,陈爱国拽住陈二赖,逼着他算清楚钱,这才背上行李,拿起豆腐丝。

“爸,我扶着您下来吧!”

陈锋在众人的搀扶下,一点点挪下驴车。双脚踩地,终于也找到主心骨。

“坐这么久火车,看什么都晕。”陈锋深吸一口气,低喃道:“这双脚,好像踩在棉花上,走路都晃。”

刘香花听到动静,急忙跑出来:“爸,您可算回来啦!您去京市这段日子,我妈天天念叨你。”

“我也不放你妈。”跨过家门,陈锋快步向屋里走去:“老伴儿,我回来啦!”

陈爱国回来的消息,插上翅膀,传遍整个村子。村民挤在屋里,围着陈锋和陈爱国,听他们讲这一路的见闻。

王二秀坐在板凳上,听得津津有味,等陈爱国说完,她开口问道:“大哥,你们这次去京市,是去见亲家啦?”

陈书宁和郭君山已经领证,没必要瞒着。陈爱国点头答道:“是,君山的爸妈很喜欢书宁,两个孩子已经扯证啦!”

李宝珍瞪大眼睛,惊叹道:“呦,那书宁以后就是京市人啦!”

高叶笑着说:“她考上大学之后,户口就迁到京市。就算不和郭公安结婚,她也是京市人。”

刘香花急忙摆手,说:“不管书宁和家旺走到哪儿,他们都是陈家村人。”

“哈哈哈……”

屋里爆发出笑声,李宝珍好奇的问道:“嫂子,书宁她公公婆婆做什么工作?家里条件咋样?”

“嗨,他们是普通工人家庭。”刘香花含糊其辞:“公婆都在厂子里上班,不跟书宁他们俩要钱花。

但是君山兄弟姐妹三个,上边还有老人,家里开支大,她公婆帮不上忙。”

李宝珍低声说:“啧……那也不错,最起码她公婆捧的是铁饭碗,吃喝不愁。郭公安工作好,两口子日子差不了。”

季雪坐在炕头上,抬头看着刘香花,眼神透着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