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学术渣男立志传

第383章学术渣男立志传

丘先生突然来这么一出,反倒是给许青山带来了极强的动力源泉。

只不过倒是苦了刘若川。

他躺在病床上硬生生地被许青山抓着薅,本身人就在病房里养着,好不容易养得脸色红润、气色饱满。

结果这么一遭,就直接把他打回原形。

“韭菜啊,我简直就是韭菜,割一茬长一茬。”

刘若川整个人无力地躺在病床上,许青山带着满是成果的笔记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病房,只留下了像是被狠狠地糟蹋过的刘若川头靠着枕头空流泪。

“好吧,起码我是一作。”

刘若川翻来覆去,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答案。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要是别人有这样的待遇,别说是许青山逼着他干活了,只要能出成果,能核心一作,哪怕是让他全年无休爆肝都有的人排队。

自己倘若是抱怨如此,那只能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只是作为科研工作者,同时还是比较优秀的那批,刘若川对于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是有充足自信的。

而且许青山薅他的操作也着实太狠了。

不仅狠,还有点缺德。

方才许青山就是坐在病床边,手按着刘若川病床调整靠背高度的摇杆。

一旦刘若川懈怠了,或者走神了,他就开摇。

若是平时刘若川那是一点都没在怕的,但是现在这个特殊时候,他的腰感觉也怪怪的,一旦突然被抽离,他只会觉得像是躺着坐过山车一样。

在脑力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下,刘若川硬是爆种出了完整的篇幅出来。

好消息并没有让刘若川等太久。

许青山去出面对保研夏令营的学生们完成了最后一轮的面试,敲定了录取名单以后,就没有把精力在那边。

学生们被录用之后,会由金晶依据许青山团队正在编纂的《数学全本》进行更加基础性、结构性的学习,甚至在研一、博一阶段,许青山都不怎么需要插手。

有金晶和张珂这两个可靠的小老板,还有王隗和薛雪情她们作为大师姐带着。

他只需要每周,甚至是每两周组织一场组会,确定一下研究方向就行。

而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甚至都忘了准备回龙江的许青山,效率高得惊人。

他不仅逼刘若川,也逼自己。

“叮。”

许青山正在伏案工作的时候,电脑里突然传来了一道邮箱提示音。

现在挂在他办公电脑里的,是他专门用来给期刊投稿的邮箱,有回复的声音,那基本上就是投稿阶段有结果了。

现在许青山投出去的团队论文可不少,都是以他的实验室作为通讯单位,自己当通讯作者的。

他的本意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在国际上目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给自己团队其他成员引引流的。

毕竟一个学者在学术圈里的知名度,除了高端的期刊成果认证之外,群众基础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恭喜你”

刚打开邮箱,许青山就看到了好消息。

仔细看一看,他更是挑了挑眉毛。

这是关于《theduff-schaefferure》的回复,在经过了李广直和薛雪情的小修之后,这篇论文也直接被《annalsofatheatics》录用。

许青山并没有把那两篇论文发到arxiv上预审,而是很自信地选择投稿。

当然,费夫曼教授也没有让许青山失望。

他在最后这个精修后版本的论文,不乏溢美之词地夸赞着许青山。

“亲爱的许,附信伴随着我对你最美好的祝福,我几乎无法想到如今的数学界还有谁能够和你相提并论。”

“我原以为开始进入黎曼猜想的工作之后,你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期,可我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再度给我一个巨大的惊喜。”

“只是你在摘要中提到的‘通过将分母分解为指数层级并控制其相互作用,我们证明了duff-schaeffer猜想的充分必要性’过于简单和低调,或许你也很清楚你的工作代表着什么,但作为《annalsofatheatics》的主编,我需要公开地对你这篇文章的贡献和作用解析和评价,希望你能原谅我的失态和震惊。”

“《theduff-schaefferure》所完成的工作,绝对能标志着现代数论在融合经典问题和创新方法上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里程碑!”

费夫曼对于许青山的欣赏完全是邮件里单薄的文字无法承载的。

许青山投稿的论文总共有45页。

而费夫曼回复给许青山的邮件,对于论文的赞美和分析,却整整有70页。

“你通过引入动力系统的定量递归理论和测度刚性工具,证明了这一猜想在更广泛情形下的成立。这不仅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深化了对流形上点分布规律的理解。”

“同时你还做到了方法论的创新,直接推动了如何利用齐次动力系统研究丢番图问题。你利用分析格在齐次空间中的轨道分布,将diophante性质转化为动力系统的遍历性,这个想法简直就是天才妙笔!我根本没法想象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要利用argulis的测度分类定理来证明例外集的零测性。同时还能引入定量非发散性估计,从而能成功处理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极端情况。”

“相信我,你的这种方法论的创新,将会为处理高维和非线性逼近问题提供了新工具,假以时日,整个数学界都会风靡起你的方法。”

“除了方法论的成果,你在高维与非齐次情形的精细刻画也做到了极致。在经典dirichlet定理中,齐次逼近的结果已被广泛研究,逼近目标为任意实数的非齐次情形的复杂性更高,但你竟然在二者都取得了突破,证明了非齐次badlyapproxiable集的hadorff维数与齐次情形一致,纠正了此前关于其差异的猜测。在多重逼近中给出例外集的分形维数最优估计,揭示了逼近性质在参数空间中的分层结构。”

“这附信的内容并不是我心情的极限,而是我需要尽快回复你的极限,希望你会喜欢我为你争取到的头版,对了,我让人多给你寄两本,请把其中一本签个名给我寄回来。”

“21世纪丢番图逼近最为重大的进展,请允许我这么说,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珍藏的.”

如果是别的投稿人看到费夫曼的这封附信,可能心态都要崩完了。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annalsofatheatics》的投稿回信里,费夫曼一直都只有一句极为公式化和淡漠的回复。

只有那种真正精彩的文章,才能博得他的详细回复。

可是像许青山这样能够拿到费夫曼长达70页的评价、分析、赞扬、唠家常的超长信,那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倒也不是费夫曼没有见过世面。只是他实在是很难去想象许青山到底是什么品种的天才。到底需要是怎样天赐的天赋,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接连完成重大的学术成果。

而且比起更加专注纵向的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费夫曼明显更加喜欢《theduff-schaefferure》所展现出来的潜藏含义。

这一篇论文在丢番图逼近中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解决具体猜想,更在于许青山开创了动力系统与经典数论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他的工作将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技术原创性,推动了领域的发展,并为相关交叉学科提供了方法论范例。

这一研究方向将继续影响未来数论与动力系统的交汇探索。

这代表着。

许青山不仅具备着个人强大的数学天赋和解析思维,同时还具备着更加强大的创造性思维和引领数学界完成一次次崭新方法改革的潜力。

如果不是隔着一整个太平洋,费夫曼都想直接血书校长,去把许青山收归普林斯顿麾下了。

像许青山这样注定成为时代传奇、历史巨擘的超级天才,只有他们伟大的普林斯顿才配拥有!

远在大洋彼岸的查尔斯费夫曼可能也从未想到,自己作为四大顶级期刊的主编,有一天也会在发完邮箱之后,蹲在电脑前心情忐忑地等待着别人的回信。

这么多年了。

他此时此刻终于能够感同身受那些投稿投到自己手里的那帮学者们了。

他就像是在等待着女神垂青的小屌丝。

在那70页的附信里,他自然不可能只有夸奖和分析,而是在字里行间都在透露着普林斯顿的各方面优势,以及像许青山这种级别的研究,在普林斯顿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更高的效率吧啦吧啦。

他的小心思,昭然若揭。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许青山直接拒绝了自己的邀请,到时候都没机会再给出邀请。

“叮!”

邮箱里收到了邮件,费夫曼教授却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对着电脑点了点两处肩胛骨和额头,闭上眼嘴唇动了动,默念一声“godbless”,这才打开邮件。

果然是来自许青山的回信。

他紧张兮兮地看起了回信,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看,生怕自己漏了什么关键的词。

可越是看,他的心越是哇凉哇凉的。

许青山对于他那明显超规格的评价和待遇,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但对于费夫曼教授的邀请,却是只字不提。

仿佛跟睁眼瞎一样,根本没有看到费夫曼教授的意思。

只不过。

费夫曼在最后却松了一口气,因为许青山在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对于普林斯顿的向往和喜欢,包括了之前在普林斯顿参加会议的回忆。

不得不说。

许青山是懂得什么叫打窝的,寥寥几句话,什么都没说,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

把原本心情和坐过山车一样的费夫曼教授那激荡起伏的心情安抚了下来,还把他钓成了翘嘴。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费夫曼先生可以帮我关注一下另一篇wirsg-schidt猜想的论文,如果可以的话,我能实时和您对接,完成这篇的修改,两篇论文无论是同时刊登,还是前后期刊登,或许都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打窝既然叫打窝,那就是还会抛饵。

这饵料一丢,费夫曼教授就屁颠屁颠地去翻许青山所说的另一篇论文。

能用一篇论文来推动四大顶刊的主编加快另一篇论文审核速度的,估计现在能喘气的也就许青山了。

“不出意外的话,拿下了,等费夫曼给我回第二篇的时候,再把师哥的论文丢给他,这节奏不断的话,今年数学年刊可就被我们团队承包了。”

许青山琢磨着,自言自语道。

“我就不信了,要是我们团队真能篇篇加急,霸榜数学年刊,我在丘先生面前说话还能小声了”

许青山憋着一口气。

他已经许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想要证明自己的感觉。

而且,针对费夫曼教授的钓翘嘴行为,其实也是许青山有意为之。

虽然他早就已经请了江道华开始筹办学校建造的事情,注定了未来他会到属于自己的学校去常驻,可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和世界各大知名院校保持好暧昧的关系。

只有京城大学和华清大学是不够的。

就像是这一次。

因为丘先生的一次临时起意,就得京城大学和华清大学的高层忙活得焦头烂额。

可如果自己拥有的关系是全球数学圈呢

那指不定,到时候“数学皇帝”的名头就落到自己的身上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就许青山自己的角度来看,丘先生的成就固然伟大,但他的光环和名声,有不少也都是靠圈内人脉吹出来的。

就丘先生对待华清的这种姿态,难道不就是学术渣男吗

既然都是学术渣男,那他就要当更大更强的学术渣男。

只要我渣得够多,全世界科研院校都有我的粉丝,那我不就也能成为那个轿子众人抬的数学皇帝了

换做是之前,许青山对于这些名头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追求欲望,他更看重实际到手的东西。

但现在他明白了。

这些名头和光环,有时候就是能直接影响到手的东西的。

不过,许青山很快就从这种臆想未来的沉浸状态中被拉了出来。

只见江浣溪皱着眉头站在自己身旁。

“许青山同学,你要不要看看,你最近有几天没回家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