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你管这叫算了?
旭日初升,雀啼蝉鸣。
清晨的未名湖不算静谧,但是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活力。
在京城这座城市里,生活节奏正在逐步地加快,可刨去那些老京城爷们提着鸟笼、举着蛐蛐笼下象棋的闲散生活,真正的慢节奏,基本落不到年轻人的头上。
但象牙塔内似乎还保留着最后一分恬静和生机。
未名湖畔晨跑的学生不在少数,只不过前面似乎有个举着小旗子领跑的老师,这帮学生身上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一件红色的文化衫,上面印着【京大夏令营】这简单的字样。
这帮学生正是前两天刚刚入营的保研生们。
他们的作息安排严格得很,早上才刚刚过了6点就要到宿舍门口集合,由辅导员带队凑在一起绕着京城大学跑一圈。
目前学校里的本科生都已经放了暑假,除了部分跟学校申请要留校的学生,其他本科生都已经回了家。
正常来说,本科生要留校需要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即将考研,所以要留在学校备考;亦或者是实验室里有什么工作安排工作需求需要学生留在学校里帮忙的。
有人会觉得本科生能在实验室里干什么
实际上,在高校圈里,你可以小看一个京大研究生毕业的人才,但你千万不能小看一个京大本科生。
在京城大学里,许多实验室中其实是有出现过不少研究生要追着本科生问问题的场景。
特别是有一些本科生,大一进入学校之后,就直接主动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教授申请加入对方的实验室,并且从大一开始一边学习专业课,一边在实验室里完成项目实操。
当他们到大二和大三的时候,他们的实验经验其实已经不比自己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差多少了。
而这些人中天资卓越之辈,一两年的时间就足够成为导师实验室里的顶梁柱,甚至能被博士师兄尊称一句小师兄。
这可算不上什么倒反天罡。
因为在京城大学的实验室,那些研究生不管是硕士也好,还是博士也罢,将近有一半的人,第一学历都不是京城大学或是华清大学。
虽然以学历来划分人的等级是一件很下贱的事情。
可整个社会都非常看重第一学历,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一个人的资质和学习能力。
现如今倒还好一些,可在五年后甚至是十年后学历快速贬值的社会中,就算你是华清京大的博士,如果你的第一学历和硕士学历不是985院校,那大概率会在应聘的时候被诟病一番。
有一些行业中的顶级单位或者院校甚至会在招人的时候,直接注明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985院校。
当然,实际情况的话。
大部分单位里有京大华清的博士生来应聘,那大概率是会想要的,毕竟一年京大华清毕业的博士才多少。
比起京大这帮拥有着光明未来的本科生,京大的研究生们要更接近于牛马这一角色,他们的放假要稍微晚一些,正好赶上了这批学生来学校参加夏令营的时候。
所以校园里此时也不算冷清,这群年轻人在校道上慢慢跑步的时候,也有不少路过的京大研究生好奇地打量着这帮未来可能会加入京大的学弟学妹们。
这一次由周其凤主导,许青山站台,华清合作的保研夏令营。
其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其中也包括了两校的在校生。
在校道旁艳羡地看着这帮小年轻跑步的两个博士,怀里正抱着厚厚两堆刚打印出来的毕业论文。
“啊,真羡慕他们啊,充满青春活力,你说许神怎么不早出生几年呢他要是早出生几年的话,我不就也能报他的研究生了吗”
看起来年龄大一点的博士师兄感慨道。
“是啊,要是跟着许神的话,我们也不至于为了一个毕业论文就头疼成这样,我已经延毕一年了,可不能再来一年。”
同行的师弟深有同感。
“数院那两个研究生,我刚好认识,王隗和薛雪情。”
博士师兄满脸惆怅,他想伸手摸出一根烟来抽一抽,但两只手都在抱着自己沉重的博士论文根本腾不出来。
像他们这种专业的博士生毕业论文都是有大几百页的打印出来,那是厚厚的一本大部头。
有时候,学校的影印室、周边的打印店,全都靠着他们毕业季打印毕业论文来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遇到毕业答辩的时候,一个导师只要一本还好说。
可有时候有些导师会要求学生打印出每人三份来,每个导师手里要有三份毕业论文,一份用来保存,一份用来批注,还有一份用来泄愤。
就单单是这毕业论文的打印费用,就让不少博士肉疼不已。
如果在因为打印出来之后,发现自己没有检查出来论文里的一些问题和纰漏,数量少的时候还能稍微改一改就糊弄过去,但要是数量多,而且导师要求严格的话,那还得重新打印。
“我们俩还在因为毕业论文发愁呢,人家就已经跟着导师吃上肉了。”
师弟泪流满面。
“唉,别说了,我都延毕第二年了,要是再延毕一年指不定都要被清退了。”
师兄一脸无奈。
如果是以前他还会难过,会气愤,会自责,可次数多了,他现在已经麻木了,只剩无奈。
“没事师兄,咱们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都说,师兄今年是第六年,要是再延毕两年那就刚好可以改叫朱八届。”
“去你的!”
师兄踹了自家师弟一脚。
“王隗和薛雪情,研一的时候我就在数院见过她们,那个时候她们俩跟着宗老师,还在纠结小论文要写什么呢。这一转眼的时间,人家就到了我们高不可攀的地位了,唉,要是我能跟现在这帮学生一样保研跟着许神,我总感觉我上我也行。”
这对师兄弟聊着呢,身旁小跑过了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师妹。
这师妹本来只是顺路跑过去,结果正好听到了师兄的这段话,面无表情的又跑了回来。
“诶师妹你跑步呢真巧”
朱师兄看清楚是自家实验室的师妹,正打算打招呼,却被这冷面师妹打断了。
“师兄,我要纠正你一下。”
这冷面师妹看了看那边还在缓慢晨跑的保研生们,严谨地对着自家师兄说道。
“他们这些人是需要经过选拔才能进入许神的研究团队,312个人里选12个人,你不会觉得你加入了保研夏令营,就真的能加入许神的团队吧”
师妹没有任何情商的话,把满脸笑容的师兄呛住了。
“而且人家王师姐和薛师姐现在有这样的成就,除了许神带的好,也跟她们两个的学习能力有关系,我上次去她们实验室看了一眼,她们自己在研究的东西,我们实验室可能根本就没有人能搞得清楚,更不用说做研究了。”
“虽然导师与导师之间不能相提并论,但学生和学生之间亦有差距。”这研一才进来的师妹,竟然就这么教训自家师兄,个性硬得很,可偏生她说的都是实话,让这对延毕师兄弟憋半天憋不出来一句能反驳的话来。
“冒犯了,师兄,希望你可以平常心看待事情,顺利的通过这次毕业答辩。”或许是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太过于伤人了,这师妹最后还是平缓下来语气,安抚了一下自己这两位师兄。
话刚说完,她转头就走,没有任何犹豫。
看着前面笑道上那一摆一摆的高马尾,抱着博士论文的师兄弟,对视一眼,深深的叹了口气。
“师妹说的也有道理,加油吧,不要走我的老路。”
朱师兄朝着师弟再度感叹了一声,步伐没有再停留,往前走去。
清晨的校园里,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情,而在距离未名湖不远的一栋小楼上,2楼最靠边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
或许是灯光已经亮了一整晚,房间里的人已经感受不到光亮的差距。
也可能是因为屋里的人太过于专注,没有时间去关灯。
若有人站在窗外的银杏树树干上朝着屋内探,就能看到屋内办公桌边,两个趴在桌上只有手在动其他部位几乎保持静止的大活人不知在做什么。
房间里甚至连呼吸声都变得有些微弱。
直到太阳越升越高,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到了他们所写的草稿纸上,就连一直开着的电脑屏幕也出现了反光,他们两才稍微停顿了一阵,缓了缓。
“青山,你还没好吗还没出来吗”
刘若川此时已经没有昨夜大放豪言壮语的那种激情姿态。
就一个晚上的时间,他的眼袋又大了一圈。
而且从昨天晚上开始激情干活后他是滴水未进、粒米未沾,原本还稍微有些圆润的脸蛋现在都瘪了进去。
看起来就像是被狐狸精吸干了精气。
“快了,感觉快了,不要催我,让我再多感受感受就能出来了。”
许青山顺嘴回应着刘若川的话,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俩的对话若是让旁人听见有多么古怪。
“好吧,但我其实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我在你旁边一起跟着研究,你才有感觉。”
刘若川萎靡地撑着自己的脸,他是真快睁不开眼了。
“你这样真的不会被你家浣溪怀疑我们俩之间有奸情吗”
“不会的,这里又不是蓉城。”
“这跟蓉城又有什么关系”
刘若川看着一边回答着,自己一边仍旧在奋笔疾书,手边已经叠了厚厚一叠手稿的青山是完全不理解。
他不理解造物主是怎么造出这种神人来的。
一整晚的工作,高强度的研究,让他这种经历过多重考验,甚至放到任何地方都会被尊称一声天才的年轻学者都萎靡不振。
但眼前这个尚未年满20周岁的年轻人却依旧保持着饱满的精神,专注地工作着。
他现在总算是知道了许青山是怎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做到连续出大成果,并且还能兼顾多学科发展。
这种精力旺盛的程度,根本就不像是人类好吧!
他甚至怀疑许青山不用吃不用喝,只需要靠着空气就能完成生理活动。
许青山抬头打量了刘若川一眼,又低下头去继续思考。
“你只需要吃得胖一些,然后留络腮胡,剃个圆寸头,再去蓉城,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许青山皱着眉头。
他确信自己和刘若川一起待在屋里搞研究的时候自己的灵感是在逐渐增多的,并且自己也确实抓住了一些关键点,得到了一些可以实证的推论。
但这远远不够。
起码对于许青山想要一举作出,能够在p进霍奇理论领域直接定鼎的独特成果来说是不够的。
似乎还缺了一点什么。
就像是平稳增长的曲线,随着边际效应的逐渐递减,想要得到质的飞跃,就需要一个恰到好处又充满激情的契机。
“络腮胡”
一旁的刘若川摸索着自己的脸颊,还在思考着许青山的话,他现在根本就不想再搞研究了,他只想发发呆放松放松神经。
“算了,今天就到这吧。”
看刘若川的状态确实差的很,许青山突然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强求非在这一天两天就做出来完整的成果。
这只是遇到一次不错的机会,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或许下一次就能完成。
“怎么你也没有头绪了吗没关系的,p进数本身就很复杂,霍奇理论更是比较麻烦的东西,我们也没有那么着急的,等明年肖师弟毕业了,我把他也拉回来跟我们一起做,来吧,我看看你做了多少,放心,师哥不会笑话你的,能做一点是”
刘若川见许青山的脸色不是很好,还以为许青山跟自己一样熬了一晚上,除了一开始的成果,就一无所获,便出声安慰道。
他打算从许青山那手稿里找到一些亮点安慰一下自己这充满科研激情的师弟。
可他话都还没说完,接过了许青山手里总结出来的十几页手稿,刚看第一眼,就止住了自己要说的话。
许青山瞄了他一眼,没出声。
刘若川原本的表情收敛,严肃认真地盯着自己手里的许青山手稿。
“唰。”
“唰。”
“唰。”
这研究本身就是刘若川长期的主攻方向,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并不差,起码如果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他的阅读理解速度绝对是比大多数人快很多的。
这也就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理清,并且掌握许青山所得出来的理论成果。
过了良久,刘若川转头看向许青山,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
“你管这,叫,算了”
刘若川的悲愤一字一句地从牙缝里蹦出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