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镶黄旗
第八百五十五章 厚待
小
大
到了一定层次的人,在某些事情上,往往都有默契。
在会社内石川监事的办公室里,无论宁卫民还是石川监事,大家都不约而同把刚才不愉快的小插曲抛在脑后,进行了气氛相当轻松欢快的正式见面。
“石川监事,我就是来自京城的宁卫民。我来东京的事情,给您添太多麻烦了。很不好意思啊。这是一点京城的土产,略表感激之情。还希望您不要嫌弃。”
宁卫民真的不习惯鞠躬,可又不愿意失礼,引致对方不满。
于是耍了一把小聪明,仅以送出礼物来表示敬意了。
说话间,他已经打开行李箱,把一个大大的明黄锦盒,放在了沙发前的茶几上,置于石川监事的面前。
这里面装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两筒茉莉花茶,和一对明黄色的彷古瓷茶盏。
宁卫民对送礼这事儿想得特别明白,日本人重视礼物的仪式感,要的只是一种形式和感觉。
所以他无论送什么,都搭上一个锦匣厂的盒子。
这样的话,即便是原本不值几个钱的东西,也显得价值相当昂贵。
就像这两筒茶叶,其实并不是什么好茶,大龙毫的中档货而已。
一秒记住
可日本人也喝不出来的,只要是华夏的茶叶,他们都会觉得好。
茶盏也是一样,宁卫民选用的产品其实就是坛宫饭庄找彷古瓷厂订的大路货。
但御用的明黄色是很能拍唬人的。
别说日本人,国人见着了这样的茶盏也觉得华丽非凡,有皇家气象。
果不其然,如他所料,石川监事随后当面打开,表现得很欢喜。
不但对茉莉花的茶叶香很喜欢,也对刘永清的手艺赞不绝口。
另外,宁卫民也没忘了陪同进来的“总务课”的小田课长。
随后一个转身,又把另一个锦盒交给石川身边的小田。
“小田课长,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小小心意,不足为敬。”
这个锦盒并不大,和刚才宁卫民给两个前台小姐的礼物尺寸一样。
所以小田的感谢,明显是客套性质的,确实没太当回事。
可结果当随手打开,小田却忍不住露出十分意外,非常惊喜的神色。
敢情那盒子里面是一个料器质地的菊花胸针。
形态逼真,珠圆玉润,尤其花瓣,几乎就是半透明的质地。
在灯光的照耀下,被盒子里锦缎的衬托下,发出宝石一样的光泽。
以至于小田课长看到这东西的一瞬间,都失了神。
就像刚才两个前台接待小姐一样,露出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神情。
“这……这是宝石吗?太贵重了……”
不用说,这当然是东花市料器厂出品的东西。
由于日本人对于菊花特别痴迷,这个东西男女都能佩戴。
这玩意在半年前一经推出,几乎成为了坛宫和整个天坛对于日本顾客卖得最好的爆款工艺品。
而且不光只有白色,还有黄色的。
许多日本人都是两三对的爆买,甚至还有人一买就是一打,基本上都是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了。
“这是料器,也叫御琉璃,属于传统工艺打造的人工宝石。过去深获清代达官显贵的喜爱,这种东西,在京城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宁卫民顺势夸大其词,忽悠着小田。
于是就连石川监事都不禁被他的话吸引过来,看着料器菊花,发出感叹。
“御琉璃?难道是当年华夏皇帝御用之物!真漂亮啊,不愧是来自于京城的奢侈品啊。小田君,你要好好感谢一下宁桑啊。”
这话促使小田立刻郑重其事,冲着宁卫民鞠了一个四十五度的躬,真心真意的致谢起来。
“让您破费了。非常感谢您。”
在日语中,这样的以近似于中文“感谢”发声的表达方式,远超大家常听到的“阿里嘎多古砸以嘛丝”。
宁卫民努力抿抿嘴,才强忍住,没露出得意来。
但他此时也不能不入乡随俗,微微鞠躬还礼了。
“对您的夸奖,很有点惶恐啊。其实不值得什么。”
别说,这话还真是他发自内心的实话。
要知道,这玩意的出厂价才三块五,实际制作成本不足两块。
这还是因为料器厂工人觉得丧气,不爱做,宁卫民才给加了五毛钱,专补贴工人。
否则也就三块钱的玩意。
不过尽管如此,可日本人可不知道内情呀,这玩意在京城销售价高达二十五元外汇券呢。
像小田就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还以为他在谦虚呢。
“宁桑千万别这么说。实在是没法表达我的心情……再次郑重致上我的谢意。”
又是一鞠躬啊!
而且这句的礼貌度再度飙升,差一点就
宁卫民立刻放松下来了,他很乐意公私两便,接一下日本分公司的橄榄枝。
难得过去一直高傲的日本公司,终于开始正视他们的存在了。
要是顺带手也能为总公司多弄点出口的单子,也没什么不好啊。
白给的钱干嘛不赚?
要知道,这赚来的可是未来一直坚挺的日元啊!
他立刻予以积极回应。
“我个人认为没问题,也希望能促成此事。不过具体的事儿还需要我们总经理才能决定。她现在人在巴黎。我需要获得她的授权。有些数据,没经过她的同意,我暂时还无法透露。还请理解。”
“那太好了,有宁桑的帮忙。我想一定会很顺利的。”
石川监事不愧高层中的一员,亲和感十足,声音也很有磁性。
这时,看到茶被送来了,又马上请茶,“来,宁桑请试试,这可是最高级的玉露茶,一百株茶树也出不了多少,要不是招待宁桑这种有才干的人,我可舍不得拿出来。”
宁卫民也只能再次道谢,不过确实对这人印象不错。
大家都是演员嘛,别管人家是不是装的,在商场上能装就是好态度。
谁都不是真的为了交朋友!本质上还是为赚钱嘛,不丢人!
1985年8月15日,这一天真的非常特别。
因为不但是夏秋之交,也是全世界纪念反***战争既暨华夏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日本鬼子终于举起了白旗,承认了侵华战争的失败。
而四十年后的这一天,国内的老百姓,都从电视直播里看到了几年二战四十周年的电视报道,看到了万人集会的盛大场景。
电视剧《四世同堂》也在这一天的《新闻联播》之后开始播出,迅速成为全社会舆论的话题。
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京韵大鼓名段。
甚至在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国内的戏剧家曹禹公开发表言论说。
“我主张,这部剧应该让全世界看看,特别是让日本看看。”
然而恰恰也是在这一天,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此举引起日本国内外强烈反对。
宁卫民本人,也正在日本东京,通过跟日本鬼子们把手言欢,送礼喝茶的方式,谈着有关铜臭的种种可能。
或许有人看见这一幕,会因为巨大的反差误会他是个唯利是图的汉奸。
但他自己知道,他问心无愧,满对得起这个日子。
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虚与委蛇,曲线爱国。
他不仅能借助鬼子的力量发展促进民族产业。
而且很快,他就能用资本做武器,替过去那些在战争遭难的同胞,讨回一些公道了。
在会社内石川监事的办公室里,无论宁卫民还是石川监事,大家都不约而同把刚才不愉快的小插曲抛在脑后,进行了气氛相当轻松欢快的正式见面。
“石川监事,我就是来自京城的宁卫民。我来东京的事情,给您添太多麻烦了。很不好意思啊。这是一点京城的土产,略表感激之情。还希望您不要嫌弃。”
宁卫民真的不习惯鞠躬,可又不愿意失礼,引致对方不满。
于是耍了一把小聪明,仅以送出礼物来表示敬意了。
说话间,他已经打开行李箱,把一个大大的明黄锦盒,放在了沙发前的茶几上,置于石川监事的面前。
这里面装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两筒茉莉花茶,和一对明黄色的彷古瓷茶盏。
宁卫民对送礼这事儿想得特别明白,日本人重视礼物的仪式感,要的只是一种形式和感觉。
所以他无论送什么,都搭上一个锦匣厂的盒子。
这样的话,即便是原本不值几个钱的东西,也显得价值相当昂贵。
就像这两筒茶叶,其实并不是什么好茶,大龙毫的中档货而已。
一秒记住
可日本人也喝不出来的,只要是华夏的茶叶,他们都会觉得好。
茶盏也是一样,宁卫民选用的产品其实就是坛宫饭庄找彷古瓷厂订的大路货。
但御用的明黄色是很能拍唬人的。
别说日本人,国人见着了这样的茶盏也觉得华丽非凡,有皇家气象。
果不其然,如他所料,石川监事随后当面打开,表现得很欢喜。
不但对茉莉花的茶叶香很喜欢,也对刘永清的手艺赞不绝口。
另外,宁卫民也没忘了陪同进来的“总务课”的小田课长。
随后一个转身,又把另一个锦盒交给石川身边的小田。
“小田课长,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小小心意,不足为敬。”
这个锦盒并不大,和刚才宁卫民给两个前台小姐的礼物尺寸一样。
所以小田的感谢,明显是客套性质的,确实没太当回事。
可结果当随手打开,小田却忍不住露出十分意外,非常惊喜的神色。
敢情那盒子里面是一个料器质地的菊花胸针。
形态逼真,珠圆玉润,尤其花瓣,几乎就是半透明的质地。
在灯光的照耀下,被盒子里锦缎的衬托下,发出宝石一样的光泽。
以至于小田课长看到这东西的一瞬间,都失了神。
就像刚才两个前台接待小姐一样,露出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神情。
“这……这是宝石吗?太贵重了……”
不用说,这当然是东花市料器厂出品的东西。
由于日本人对于菊花特别痴迷,这个东西男女都能佩戴。
这玩意在半年前一经推出,几乎成为了坛宫和整个天坛对于日本顾客卖得最好的爆款工艺品。
而且不光只有白色,还有黄色的。
许多日本人都是两三对的爆买,甚至还有人一买就是一打,基本上都是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了。
“这是料器,也叫御琉璃,属于传统工艺打造的人工宝石。过去深获清代达官显贵的喜爱,这种东西,在京城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宁卫民顺势夸大其词,忽悠着小田。
于是就连石川监事都不禁被他的话吸引过来,看着料器菊花,发出感叹。
“御琉璃?难道是当年华夏皇帝御用之物!真漂亮啊,不愧是来自于京城的奢侈品啊。小田君,你要好好感谢一下宁桑啊。”
这话促使小田立刻郑重其事,冲着宁卫民鞠了一个四十五度的躬,真心真意的致谢起来。
“让您破费了。非常感谢您。”
在日语中,这样的以近似于中文“感谢”发声的表达方式,远超大家常听到的“阿里嘎多古砸以嘛丝”。
宁卫民努力抿抿嘴,才强忍住,没露出得意来。
但他此时也不能不入乡随俗,微微鞠躬还礼了。
“对您的夸奖,很有点惶恐啊。其实不值得什么。”
别说,这话还真是他发自内心的实话。
要知道,这玩意的出厂价才三块五,实际制作成本不足两块。
这还是因为料器厂工人觉得丧气,不爱做,宁卫民才给加了五毛钱,专补贴工人。
否则也就三块钱的玩意。
不过尽管如此,可日本人可不知道内情呀,这玩意在京城销售价高达二十五元外汇券呢。
像小田就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还以为他在谦虚呢。
“宁桑千万别这么说。实在是没法表达我的心情……再次郑重致上我的谢意。”
又是一鞠躬啊!
而且这句的礼貌度再度飙升,差一点就
宁卫民立刻放松下来了,他很乐意公私两便,接一下日本分公司的橄榄枝。
难得过去一直高傲的日本公司,终于开始正视他们的存在了。
要是顺带手也能为总公司多弄点出口的单子,也没什么不好啊。
白给的钱干嘛不赚?
要知道,这赚来的可是未来一直坚挺的日元啊!
他立刻予以积极回应。
“我个人认为没问题,也希望能促成此事。不过具体的事儿还需要我们总经理才能决定。她现在人在巴黎。我需要获得她的授权。有些数据,没经过她的同意,我暂时还无法透露。还请理解。”
“那太好了,有宁桑的帮忙。我想一定会很顺利的。”
石川监事不愧高层中的一员,亲和感十足,声音也很有磁性。
这时,看到茶被送来了,又马上请茶,“来,宁桑请试试,这可是最高级的玉露茶,一百株茶树也出不了多少,要不是招待宁桑这种有才干的人,我可舍不得拿出来。”
宁卫民也只能再次道谢,不过确实对这人印象不错。
大家都是演员嘛,别管人家是不是装的,在商场上能装就是好态度。
谁都不是真的为了交朋友!本质上还是为赚钱嘛,不丢人!
1985年8月15日,这一天真的非常特别。
因为不但是夏秋之交,也是全世界纪念反***战争既暨华夏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日本鬼子终于举起了白旗,承认了侵华战争的失败。
而四十年后的这一天,国内的老百姓,都从电视直播里看到了几年二战四十周年的电视报道,看到了万人集会的盛大场景。
电视剧《四世同堂》也在这一天的《新闻联播》之后开始播出,迅速成为全社会舆论的话题。
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京韵大鼓名段。
甚至在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国内的戏剧家曹禹公开发表言论说。
“我主张,这部剧应该让全世界看看,特别是让日本看看。”
然而恰恰也是在这一天,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此举引起日本国内外强烈反对。
宁卫民本人,也正在日本东京,通过跟日本鬼子们把手言欢,送礼喝茶的方式,谈着有关铜臭的种种可能。
或许有人看见这一幕,会因为巨大的反差误会他是个唯利是图的汉奸。
但他自己知道,他问心无愧,满对得起这个日子。
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虚与委蛇,曲线爱国。
他不仅能借助鬼子的力量发展促进民族产业。
而且很快,他就能用资本做武器,替过去那些在战争遭难的同胞,讨回一些公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