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镶黄旗

第八百一十九章 开门红

  1985年的五一劳动节,在阳光明媚中到来了。

  首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国气象。

  天安门广场上到处是气球、风筝、白鸽和游客,还用盛开的鲜花摆成了“欢度五一”的花坛。

  “马恩列斯”的四幅巨大画像下亦簇拥着各色娇艳的花卉。

  不过进入这个气候宜人的月份,京城比较重要的社会新闻,却基本限于本地所发生的事儿了。

  除了有关民生经济的,就是有关文化活动的。

  比如京城朝阳区十八里店乡自筹资金开辟本市第一条集体性质的公共汽车线路。

  该线始于朝阳区劲松东口,至十八里店乡最南端止,全程九公里。

  再比如,经国务院批准,京城市政府又下达调整生猪等副食品和农村粮油价格的通知。

  决定从5月10日起,放开肉、蛋、禽、鱼、菜五种副食品的价格,取消农村粮油统购,实行合同定购。

  为了不降低广大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京城市政府给每个城镇居民每月补贴七块五。

  此外,还有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再次来到京城的消息。

  要知道,拳击运动在共和国的发展曾经一度停滞。

  1958年,一件拳台上的意外使拳击运动背上了过于凶残的骂名,随即在我国遭到禁止。

  阿里来到共和国的首都,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广拳击运动,改变共和国对拳击的成见。

  为此,阿里通过国家体委来到《体育报》社,与报社编辑记者进行了专门的座谈。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拳击运动是否安全”的问题,阿里的回答是,“相比其他体育项目,如赛车,滑雪、足球等,拳击的安全系数很高,危险系数排在各运动项目二十位以后。”

  为此,阿里希望共和国应该重新开展拳击运动,他甚至表示愿意帮助培养拳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已经查出身染帕金森症,但此时的阿里症状表现还不明显。

  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很好,阿里竟站起身来为观众们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动作非常逼真。

  就这样,这一次阿里在共和国停留超过五天,再次得到了国人的大量关注。

  正因为其乐观积极,诙谐幽默的性格,游说工作收效显著。

  一年之后,当其第三次来到京城,果然如其所愿,实现了让拳击运动在我国破冰的目标。

  为此,不能不承认,八十年代来华的美国人,素质的确是较高的。

  除了像阿里这样有本事也有人品的知名运动员,就是像老布什这样,兼具政治眼光和绅士做派的官员。

  这些人和几十年后那些谎话溜丢,沉迷物欲,不以践踏道德为耻,反以破罐破摔为荣的美国人相比,区别甚大。

  这恐怕也是当代国人为什么会对美国产生大量不切实际的好感与幻想的重要因素。

  当然,同样能由此反应出一种美国日渐衰落明显趋势。

  三十年后的美国人,真的是老鼠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别说普通人不得不活在枪支、药品、种族歧视、通胀泛滥处境中,就连精英群体的素质都不行了。

  老布什的儿子都会耍流氓了嘛。

  其他当政者更加不堪,不但道德沦丧,毫无信用,没有公心只有私利。

  而且睁着眼说瞎话不脸红成了必备本领,还t

  他们实在吃不准,这些人一股脑的都涌进来,会不会有安全方面的风险。

  尤其是商场的保卫科科长,那真是压力山大啊。

  别忘了,区领导是要来讲话,剪彩的啊。

  要真是现场出了事儿,他怎么付得起责啊。

  但这事儿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也只得去给分局打电话,要求临时加派人手。

  然后赶去楼下,亲自坐镇现场,掌控局面。

  终于到商场开门的时候了。

  随着一万头的鞭炮炸响,随着咚咚锵的舞狮表演结束,等在商场外的顾客拍完了巴掌,开始往六个品牌店里涌入。

  商场保卫科科长拿着大喇叭一通喊,再加上民警的协助疏导,总算维持住了秩序。

  但所见所闻也让他目瞪口呆,因为除了人多之外,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花钱的热情。

  才开门还不到十分钟,六家品牌店的收银台前已经排起长队。

  尤其是皮尔卡顿的折扣店里最夸张不过了。

  好像每一件商品,都有疯狂得红了眼睛的人在“抢”。

  所有人都绯红着脸,无论是买的还是卖的,个个亢奋。

  保卫科长一时狐疑,他想不明白京城的人怎么一下这么有钱了?

  谁不知道皮尔卡顿的衣服最贵啊?

  怎么都跑到皮尔卡顿的店里买东西来了?

  一念及此,保卫科长的的一颗心顿时飘忽起来,想要看个究竟。

  结果这一看可好,他也耐不住寂寞了,想要掏钱包了。

  怎么回事?

  敢情确实是便宜。

  皮尔卡顿的西服,一套无瑕疵的正货标价两千二百块。

  店里这里衬有点小毛病的,就卖五百块。

  一件皮尔卡顿的米黄色男式大衣,原价标着一千八。

  就因为断号,卖四百。

  还有女士的红色大衣,原价两千卖三百五。

  女士碎花连衣裙,原价一千二卖一百八……

  这是什么折扣?

  近似于二三折啊。

  皮尔卡顿还真不诓人,这折扣尾货店的名儿不白叫。

  别处哪儿找这样的便宜去?

  再加上数量有限,难怪店里的人都趋之若鹜,急不可耐呢。

  而且除此之外,还得说,皮尔卡顿的店里不光只卖服装,货物种类也很丰富。

  自来水笔,自动铅笔,牛皮本,铅笔盒,手表,打火机,钱包,皮鞋,皮包,帽子,钥匙扣,也是有的。

  这些可都是写明白了的,京城仅此一家专营店销售,是别处见不得的新鲜玩意。

  最关键的是价钱还不贵。

  一根圆珠笔两块钱,自动铅笔两块五,买一样一根还便宜五毛,四块。

  手表也不过三百元,打火机一百二,钱包六十,铅笔盒二十……

  虽说都比商店里的普通货色贵吧,可老百姓咬咬牙,也不是买不起的。

  谁不愿意和这样的高档货产生联系呢?

  就是买回一根笔,也够在别人面前露露脸儿的了!

  毕竟,又有几个人见过皮尔卡顿的笔呢?

  就这样,现场根本不容人多想,也不容人多冷静。

  一会儿工夫,就连保卫科长和他手下的保卫干事们,也跟普通顾客一样亢奋起来。

  高速陀螺一般地在皮尔卡顿店里四处踅摸,挑选他们自己中意的商品。

  只可惜,区领导未走,他们也做不了别的,只有帮忙维持秩序。

  否则就太不像话了。

  最后没办法了,眼瞅着货物迅速减少,保卫科长不得不另想办法走后门。

  去求皮尔卡顿的代表甘露,希望能给他们留点货,别都卖了。

  为了达成目的免遭拒绝,甚至还带上了分局的民警。

  直至得到了甘露货源充足的明确的保证,才算安心。

  说实话,皮尔卡顿一方同样没有想到,顾客们的抢购的热情这么火爆。

  上午开业仪式,宋华桂陪同区政府的领导亲临。

  开业后没多久,无论宋华桂还是许区长,就看出宁卫民又把这事做成了。

  于是区领导们哈哈大笑,开怀离去。

  宋华桂开始关切库存问题,安排总公司的其他部门一定要配合。

  随后还满怀期待的对宁卫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明天一早能看到这一天的营业额。

  可惜这件事是真办不到啊。

  因为一直到商场打烊时,群众的购物热情依然高烧不退。

  这天,不但一层六家服装专营店的买卖大火,二楼的布料买卖也被楼下带动一样大火,三楼的鞋帽百货同样有不少增幅。

  为此商场领导很兴奋的和宁卫民协商,一再现场宣布延长营业时间。

  财务人员又怎么有工夫去做账呢?

  尤其一拖再拖,一直到夜里十点,商场一层二层买的瘫了,卖的也瘫了,简直是打破了京城百货商场关门时间的拉晚记录了。

  可收银台前却依然排长队。

  见此情景似乎已经失控,商场方面也只得见好就收,答应宁卫民的要求,停止开单。

  并且还请分局领导来跟群众讲明,绝不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求大家换个时间再来。

  如此,商场里面的人流这才携着大包小包流淌出去,不再进来。

  这个时候,别说商场上下都已筋疲力尽,楼下一层的六家品牌店更是如此。

  原本是满满货架的货品。

  今天则是如大风过境一般,货架上的货品卖出个七七八八。

  职工们都累得面无人色,也不知道现在究竟是什么心情。

  亢奋随着打烊退潮,倒是有一丝隐隐的焦虑跑上心头。

  许多人都怕了,心说不会总是这么个卖法吧?那这可是要人命啊!

  皮尔卡顿、金利来和易拉得的财务人员更是怕,心说了,不会还要我们熬夜算账吧?

  好在等到购物狂潮散尽,站作为领导,宁卫民倒是非常体贴这些打过硬仗的职工。

  他亲眼所见,今天好些人连吃饭,上厕所都是挤时间对付的,而且又赶上了过节的日子口。

  于是不但做主让六家品牌的财务人员给六家品牌的职工发钱,每人十五块,现金结算。

  连宋华桂要求看的账目也不要求财务人员再加班了。

  而且还向大家做了保证,只要是加班就一定会有加班费,起码按正常工资的两倍计算。

  像今天这样的节假日给三倍。

  这十五块不算在内,就是为了感谢大家今天这场硬仗圆满收官的额外奖励。

  这一下可好了,金钱效应强行增血啊,大家的情绪不但平稳了,甚至还兴奋了。

  不为别的,那是真不白干啊,这一天的额外报酬都顶别人干一礼拜了。

  而且不用等,直接拿手里了。

  所以尽管每个人走的时候,都是托着筋疲力尽的腿。

  谁也搞不清这样旺的人气究竟是一次性的,还是会长期如此。

  但对于摊上了这样能t恤下情的领导,无不笑颜逐开,全踏实了,也没人再对此情况恐惧了。

  有的人甚至还隐隐有点期待明天也会如此呢,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一天挣十五块钱的。

  但即便如此,甘露和殷悦也是累惨了。

  她们和能躲着休息的宁卫民不同,全是奋战在第一线的。

  都不记得今天处理了多少纠纷,解决了多少矛盾,化解了多少的意外,避免了多少事故。

  因此俩原本挺漂亮的姑娘,全都披头散发,一张油脸,挽着衬衫袖子跟战后余生的士兵一般,瘫坐在落寞的战场。

  宁卫民最后巡察完毕,跟她们俩打招呼,提出要开车送她们回家时。

  这俩姑娘哑着嗓子,连答应一声都是勉强的,瘫在店里的沙发上不想动。

  酝酿了得有十分钟,俩人才互相鼓励着,先后站了起来。

  “我说,你们俩还行吗?”

  宁卫民不无关心的问。

  “不行也得行。”甘露垮着一张脸,嗓子沙哑地回答,“宁总,你估计明天还会这样吗?”

  “我也说不好,不过你们放心,明天要还这样,我怎么也会调人过来帮忙,不会让你们这么硬抗的。”

  “谢谢宁总……”殷悦也是脸色木然。

  这不免引起宁卫民犯了心虚。

  他不知是不是自己用人太狠了,俩姑娘情绪上有不满了,居然连个笑模样都不给。

  于是赶紧找补,嘘寒问暖一番。

  “抱歉,抱歉,让你们吃苦了。这样吧,你们今天都别回去了,我给你们要个双人间,就住前门饭店去,能洗热水澡。你们家里我去通知。都饿了吧?夜宵想吃什么?一会我派人从坛宫给你们送来。实在不行的话,你们俩明天都休息一天,我让别人替你们。”

  哪知甘露和殷悦勉强挤了挤脸,还是没能为他的“好心好意”露出笑来。

  一个说,“您别多心,我们就是累了。睡一觉就好了……”

  另一个也说,“宁总,我什么都不想吃,就想您车里先睡一会……”

  话不多时,俩姑娘还真睡着了。

  透视镜里,她们头碰头瘫倒在后座上,居然也打起了鼾。

  这下,宁卫民是真不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