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镶黄旗

第五百三十二章 谁气谁知道

  人红是非多!

  这真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完全就像张士慧所说的那样。

  曲笑自从获得模特大赛冠军桂冠之后。

  不但采访多了,收入多了,认识的人多了,受邀出席的业内活动多了,上电视的机会多了,出国的演出任务多了。

  同样的,盛名之下,她所背负的情感负担和工作压力也与日增多。

  骤然间,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明枪暗箭的嫉妒攻歼,空穴来风的流言蜚语,近似于道德绑架的苛刻要求,越来越紧凑频繁的表演日程……

  都宛如暴风骤雨一样,几乎同时向她袭来。

  而失去了石凯丽友谊,这一切,都只能靠她自己独自应对,适应,消化。

  勉强支撑的她,像极了在风雨中摇曳的一朵小白花。

  那真是身心俱疲,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疲惫。

  宁卫民确实没有想到,他好心好意的提携扶植,自行其是的暗箱操作。

  会给这个心理年龄远比实际年龄小得多的姑娘,带来数不尽的烦恼和困扰。

  原来米晓冉悄无声息的进了屋儿,来找宁卫民了。

  找还不算,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米晓冉居然直接就凑到宁卫民耳边上说起话来了。

  弄得一桌人,谁都带着戏谑的眼神望着宁卫民。

  大家无不误会米晓冉是宁卫民女朋友,看见他刚才大口喝酒不乐意了呢。

  可谁又知道,这同样也把宁卫民吓了一跳啊。

  不为别的,这举动太近乎点儿了。

  宁卫民是怕院儿里的熟人看见了,回头说不清。

  万一被米师傅和米婶儿看见,那更得要了亲命了。

  不过话虽如此,可一听了米晓冉说的话,连宁卫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米晓冉此举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他的新业务惹出了麻烦,还真的不好让别人知道。

  就刚才,居然有个男拿着一份儿《现代青年》的杂志,按着上面广告登的地址找到扇儿胡同2号院来了。

  还好见院里人来人往,还贴着喜字儿,这位没敢冒失进院。

  只待在院儿外头,跟往来的人打听,院里是不是住着个叫宁卫民的。

  更巧的是,米晓冉刚才去上厕所了。

  回来的时候,她正碰上这位跟3号院的人提宁卫民的名字,也就把事儿给揽过来了。

  这位还真实在,米晓冉一问,他就一五一十把自己来意说了。

  声称他养了五年神仙鱼了,就没听说过有人能人工孵化神仙鱼的。

  看了广告虽然很动心,可不知真假,很想和宁卫民当面交流一下。

  如果技术属实,他才愿意付钱……

  嘿,瞧这事儿闹得,居然来了一位实地考察的,有多悬还用说吗?

  也就是米晓冉碰上了,真要是换个人接待的,那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就凭今儿这特殊情况,2号院儿里这么多人,一旦宣扬出去。

  宁卫民用养鱼技术在杂志上卖钱的事儿,恐怕不到下午就能传遍整个扇儿胡同了。

  不用说,宁卫民如今还能坐得住吗?

  他完全按捺不住地带着惶恐站了起来。

  连“谢谢”都顾不上说了,就急切地问米晓冉人在哪儿呢。

  可米晓冉一个字也没说,只是自顾自走到门口,然后冲宁卫民招了招手,让他跟上来。

  好嘛,那张俏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又有点狡黠的神情。

  一瞬间,竟让宁卫民想起了京剧《西厢记》里冲张生招手的小红娘。

  甚至就戏里那段西皮流水,也作为Bg

  “哎哎,你别走啊,这就没劲了啊。我真是诚心诚意……”

  就这个景儿,当时就把罗大婶儿和苗玉娟吓了一跳啊。

  苗玉娟情不自禁的“哎哟”了一声。

  罗大婶儿甚至还抽抽了一下,惊得捂住了胸口。

  最绝的是,当跑出来里的这一男一女依次抬起头来,和罗家婆媳俩面对面的一瞬间。

  目瞪口呆的立刻就变成这两位了。

  因为他们可不是别人,一个是米晓冉,另一个是宁卫民。

  毋庸置疑,这种碰面方式,气氛是相当尴尬啊。

  米晓冉情不自禁咬着手指头,宁卫民则干笑着碾动着衣角,他们俩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反倒是罗大婶儿和苗玉娟,看着他们俩,从内心涌出一种很滑稽的感觉。

  苗玉娟先从惊慌里缓过来了,那不用说,直接就是打趣儿。

  “晓冉,卫民,你们俩这闹什么呢?怎么跑那里面去了?”

  得,这话让米晓冉更抬不起头来了,只能低了头去瞅自己脚尖。

  “这个……”

  咽咽唾沫,宁卫民倒是尴尬地解释了一下。

  “……我们……我们俩商量点儿事……嫂子,我们说的是正事儿啊,您跟大婶儿可别误会……”

  可这几句简直是欲盖弥彰,随后被苗玉娟轻而易举的一句就给噎住了。

  “哟,这话就更奇怪了。有什么‘诚心诚意’的正事儿,还不能跟外头说啊?那里面可有耗子,瞧瞧,给我们晓冉吓着了吧……”

  好嘛,这话里有话的,宁卫民还凑合能扛得住,米晓冉可真不行了。

  她还从未这么臊得慌,红了脸,低头就是夺路而逃。

  但这下,也让罗大婶儿绷不住劲儿乐了。

  老太太也纯属成心,冲着米晓冉的背影就喊。

  “哎呀,你这丫头跑什么啊。放心,大婶儿什么都没看见。就见着有那么两只小家雀,在树上叫了两声,飞了。”